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东北文化产业能否走出低迷 人才、品牌、创新都不能少

2017年03月24日 15:02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国家统计局2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从增长速度上看,西部地区增长12.5%、中部地区增长9.4%,均高于东部地区7.0%的增速,而东北地区继续下降,降幅为13.0%。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整体投入不足、外来资本和本地资本涉足文化产业较少、文化企业观念守旧……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各方所需。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缘何出现负增长?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在何方?能否走出低迷?

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

“无论是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还是培育文化市场和引导文化消费,人才建设是保障。”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张丽娜说,近年来,在人才建设上黑龙江通过送出去培养、请进来指导、引进专业人才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文化企业的运作,这些优秀人才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沈阳创奇游乐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辉介绍,其公司研发的游乐设备畅销国内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500多名员工中有40多名专业工程师、70多名设计师及其他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是人才让公司成为常青树。”吴辉说。

但像创奇游乐这样的公司毕竟是少数。当前,东北地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缺乏现象普遍,现有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文化产品档次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吴辉认为,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正面临人才不足的发展瓶颈,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明显落后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

相关专家建议,需要通过建立人才发展机制来吸引和培育人才,通过人才建设提升竞争力,进而促进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制定紧缺的专门人才培养规划,完善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经纪和高新技术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及评价激励机制。吉林、黑龙江两省也把人才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纳入发展规划中,提倡大力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强化品牌建设是有力武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增速较慢,这也直接影响了东北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品牌的数量与社会认知度,跟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扶持文化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影响力,便成为一条较为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近年来通过不断提升整体艺术品质,深耕细作每一个演出订单,创排的大型情景杂技剧《天幻》《龙幻》《天幻Ⅱ——太阳鸟》等6部“幻”系列精品剧目,赢得海外市场的青睐,成为国内外演艺市场的经典文化品牌。集团董事长安宁说:“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并树立自己的品牌,不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更是占有更多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如何加强文化企业品牌建设?吉林省西蒙国际演出公司董事长张孝波建议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要让文化产品接地气、立得住才能实现走出去。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博则建议在发展中要精选项目,不能盲目跟进;要立足长远,在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后,企业的品牌效益自然会显现出来。

创新是激发活力的关键

谈及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疲软的现状,吉林大学教授李北伟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产业创新力度不够有关。“文化产品没有新的火花就没有活力。我们现在文化产品的创意过多地停留在早期的乡土文化层面,当人们从‘图热闹’发展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时,我们的文化产品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创新。”李北伟说。

长春吉广传媒集团的印刷业务从印刷说明书、儿童出版物等传统印刷起步,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集团的传统印刷业务迅速向印刷照片书、个人精品杂志等的互联网印刷发展,给传统印刷业注入新的内容。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集团又将印刷工厂变身成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了解中国活版印刷和现代印刷技术,还可以亲身操作体验,自己做几本杂志带走,印刷工厂由此实现了从一个加工车间到一个文化体验场所的华丽转身。

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主席、吉广品牌创始人王启民说:“每一次文化、科技、创意的融合,都催生了一种新的服务业态,衍生了全新的服务产品。文化的跨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黑龙江省演艺集团董事长戴立然同样认为,东北的文化产业要走出低谷,企业要创新发展理念和站位高远,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结合,实现跨界发展,用文化创新来引领推动经济繁荣。

(执笔:张建友,参与采写:张海梅、毛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东北文化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