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提案故事

2017年03月27日 10:18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提案关注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技工作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樊锦诗

承办单位:科技部(主),文物局(会)

内容:

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属于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面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环境不同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国在文物认知与保护领域还有诸多共性与关键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文物腐蚀、损失的现状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对文物的认知、保护技术的选择多基于传统的经验认知,行业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渠道来源单一,整个行业仍处于从手工作坊模式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转变的关键时期,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未来5-10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界正孕育着新的群体性突破。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我国只有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才能实现从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的根本转变。

一、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编制并发布《科技支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行动》专项科技规划,调动更多社会优质科技资源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

二、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技专项》,并予以优先启动。重点针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保护修复、传承利用等3个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和科技示范。重点是:

1. 在文物的价值认知方面,以大幅提高考古发掘技术水平和信息提取能力为目标,重点突破考古调查与发掘专用技术与装备,无损分析检测和多技术协同探测技术,提高技术协同和数据分析能力;解决多维度复杂环境条件下陆地(水下)文化遗产及赋存环境的认知难题;系统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泥河湾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大学术问题。

2. 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重点解决文物风险识别、处置、评价的预防性保护成套关键技术,提高文化遗产的风险预控能力;针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重点突破基于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抢救性保护的共性、关键技术与专有装备和系列标准。

3. 在传承利用板块,以典型博物馆和大遗址为对象,打造基于分享、互动、数据流动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博物馆技术支撑体系和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综合体验的下一代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加强与教育、旅游、文创、设计、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

三、 在已有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和创新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实体研发机构与虚拟研发组织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保护 文化遗产 科技 委员 提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