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创业公寓:台青租房有了新方式

2017年04月01日 09:26 | 作者:孙萌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清晨6点,台湾青年子辰按掉闹钟,强睁开惺忪的睡眼,裹紧自己的羽绒服,走进尚带料峭春寒的北京清晨里。他住在燕郊,被广为宣传的燕郊公交车“老年排队大军”是他每日都能见到的场景。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父母都在台东,没有人能帮他在清晨里排队。

“太冷了,比台湾冷多了。”子辰跺跺脚,“太早,比我念书的时候起得还要早。有时候想如果孵化器里有地方洗澡,我真的都不要租房了。”

连日来,全国各地限购政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这样的讨论背后,其实有大量的年轻人既没有办法加入抢房的队伍,又不能毅然离开,只能做沉默着的北漂租房一族。在这个城市里坚持为理想打拼。一份研究数据表示,在北京10个人当中约有4个要租房住。这些北漂租房族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而搬家的周期平均是短短的11个月。绝大多数赴陆创业的台湾青年,都是这个庞大队伍中的一员。住得长、住得好,就是他们对房子唯一的期待。由于对对岸情况相对更加不了解,台湾青年实现这一期待的难度也就更大。

难道在大陆就业、创业,对于居住问题就没有更好的打开方式吗?这是盘桓在不少台湾青年(简称台青)心中的疑问。

■租房的困惑

子辰对这一问题深有体会。刚到大陆求职,立志成为一名插画师的子辰经历过不少租房的波折。“最开始租的房子是押一付三,基本上花光了爸妈给我的所有积蓄,但是换房子的时候押金就各种拿不回来,我当时差点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子辰想起那段经历,眉头还是会烦躁地皱紧。但是,最令他感觉伤心的,还是比他早一步来大陆的一位学长跟他说的话:“他说,我来了之后,工作机会真的是比台湾多很多,其实大陆的前辈对我也都很好,为什么租房的时候偏偏是这样?”

望而却步的子辰将租房的事情全部委托给了一位大陆朋友,如今跟这个朋友合租在一间50余平方米的小公寓,各方面的条件,在出租屋算很不错了,唯一的缺陷是太远。子辰坦言,刚刚租下燕郊的房子,他在百度地图上刷了半天,都没找到“燕郊”这个地方。

“每天往返单位,顺利的话也要花掉3个小时。现在我跟几个朋友准备开间文创公司,自己创业都会知道,我哪有3个小时?有时候凌晨下班,真的都不想回去。”

“租房的困难,已经成为不少台湾青年创业的痛点。”台青李伟国说,“我也被中介骗过,现在在昌平租房子往返中关村上班。”

中介费高,房租贵,动不动涨房租,新楼管理不成熟,老楼老人多,隔音效果不好,动不动楼下阿姨就上来唠叨两句。工作日两点一线,周末和朋友吃个饭,还得跑半个北京城,很多人选择宅着,因为周围没什么朋友,也比较少公共空间,发展一点兴趣爱好,就得在网上找资源……

■创业公寓的尝试

然而,在赴陆创业的台湾青年中,也有租到可靠房子且十分省心的“幸运儿”,小郑就是其中之一。“我现在住在石景山,房子离地铁站10分钟吧,然后每个月租金两千块。”小郑说。

他所居住的,是首钢集团旗下的创业公社为青年创业者提供的配套设施之一:37°C公寓。

创业公寓,是指运营商通过收购改造或直接开发形式,面向创业群体提供可创业与居住的服务式公寓。一般来说,创业公寓会配置全套家具并采取灵活租赁的形式,强调小资生活环境,主打生态性和科技性。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创业者能打造低成本的创业环境,以便成功度过严峻的生存期。以服务式公寓、青年SOHO、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等多种业态存在。

“创业者的居住问题一直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创业孵化器,我们一直是希望能够给入住我们孵化器的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但是前期我们和北京市建委也谈了许多次,因为北京毕竟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要想打造优秀的创业公寓并不容易,最后我们利用了首钢以前的单身公寓,把它改造成了创业公社的创业公寓。在里面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和低廉的出租价格。效果是非常好的。”创业公社副总裁张锦莉介绍说,“我们开设的一期创业公寓取得很好收效以后,现在二期已经在预定,可以说预定‘爆满’。因为创业公社内的台湾青年创业驿站是台青创业基地,我们也特别顾及到了台湾创业青年的需求,在二期的创业公寓里,我们留出了整整一层,专门作为台湾青年创业驿站的配套,留给从台湾到大陆创业的台青居住。”

■台青公寓的愿景

创业公社的公寓,已经能够满足不少台湾创业青年的需求。但是,对于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李伟国来说,他还有着更大的雄心:希望在北京打造大陆第一座台青公寓,具指标性,并希望成功运营后可供各地复制。

“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受限,越来越多台青赴陆创业就业,以北上广深最多,其中面临最严苛的挑战就是租房。碰到黑房东、黑中介,不退押金,出尔反尔的案例层出不穷,让初来大陆,尚没适应当地民情的台青,感到非常不友善。”李伟国说:“我希望创立的台青公寓,既是台湾青年来到北京之后的第一个落脚点,更能称为台青赴陆就业创业的配套设施,可供推广。”

在李伟国的设计中,这座台青公寓一居和两居为主,提供长期在陆就业创业台青;少部分上下铺,留给短期交流或尚在找工作不确定能久待的台青,户户简装带家具。由台青直接参与规划、设计、招租、运营,从而更加贴近台湾青年的需要。“初期为18-45岁的台湾青年,没住过的台青有优先居住权,长期可由台湾租客推荐大陆朋友或业务伙伴入住,促进两岸交流,提高台青公寓价值。公寓内可以导入导师群及懒人包,协助台青在陆发展,同时打造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提高生活乐趣,扩展人脉资源。”

李伟国说,北京行政区东移通州后可能空出的空间,或原已闲置的地铁沿线空间都可以作为类似台青公寓的选择,价位如果参考附近行情,采阶梯式收费,初期低于市价,入住时间越长,收费越高,最终达到市场均价,借此吸引台青赴陆发展。“只要能够有一些配套政策,再加上细心的运营,持续经营下去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伟国说,他的设想并非没有参考。厦门市近期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指出,为留住台湾青年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基地创立人才公寓,给自行租房的台湾青年人才予不超两年、每月最高2000元租房补贴。“这样的政策,对留住台湾优质人才十分有利。但是,‘住’的问题,越是大城市越是困难,因此,帮助在北上广深这类城市的台青解决居住问题,才格外迫切,也会特别有意义。”(孙萌萌)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创业 公寓 台青 台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