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消费级基因检测:被过度吹捧的神话 正沦为营销工具

2017年04月06日 09:34 | 作者:曹忆蕾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未来:一个忽冷忽热的风口

经历了2015年消费级基因检测热后,两年后,23魔方创始人周坤感觉到这个行业又冷了。

基因检测的神话并不是这几年才被鼓吹起来的,早在2006年,国内就出现了基因检测的热潮,科技的神秘和神奇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期待尝鲜。但是当时技术尚不成熟,多是概念,加上联合基因上演的一出利用基因技术搞传销的闹剧令基因检测市场跌入寒冬。

在国外,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成长路途也颇为坎坷。2013年,美国FDA叫停了23andMe的个人DNA检测服务。美国FDA对疾病基因携带者检测服务有一套标准,例如检测不仅仅是售卖产品,还需要提醒用户,如何找到相关的遗传学专业人士,协助用户找到预防或者检测后服务。

23andMe在接到美国FDA的警告信后依旧向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同时无法提供非常准确的信息来证明检测正确并且对临床有意义。历经两年的努力,2015年,23andMe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不再是灰色地带。

在中国,2015年精准医学概念的推动下,基因检测公司受到资本追捧,出现了360基因、Hi基因、基因猫、知因保、23魔方、微基因、一脉基因等一系列利用互联网思维推销基因检测产品的公司。

但是两年下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公司纷纷冷落,在淘宝搜索“基因检测”,大多数用户为0 ,只有极个别用户数也不超过10人。借助互联网众筹模式营销的Hi基因最终以团队解散而告终。

众多公司开始转向线下,与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体检中心合作,在基因数据尚未有较大开发市场的情况下,转向基因检测的后续服务。

在市场尚未规范、技术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前景不容乐观。联想之星投资人练乐尧表示,“由于规范性、专业性、技术壁垒方面的缺陷,专业投资机构对消费级基因检测关注较少,未来还需在模式创新上实现突破。”新京报记者 曹忆蕾 实习生 薛星星

编辑:梁霄

关键词:基因 检测 神话 营销 工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