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佟会敏:将生命教育课程化

2017年04月06日 09:38 | 作者:佟会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在最近的一次论坛上,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北京大学一届新生中,超过30%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更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选择自杀。就此情况徐凯文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疾病名词“空心病”,其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听到这样的报道内心很沉痛,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饱足的今天,很多学生会因为考试失利、与父母意见不合、失恋、生活无趣等理由就去自杀,他们丢了自己的“心”。我们回到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并珍爱生命,我们在生命教育方面做了诸多的设想与实践。

立足学校构建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新的课程改革给了学校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间,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们以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为特色建构出绿色生态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素养奠基、潜能拓展、优长开发,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内容。

教师是校园里生命教育的主力军,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够更加高效的传达生命教育的理念。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专题培训,例如《大五人格》、《解读原生家庭》、《教师智能升级》等。除此之外,阅读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专业书籍推荐、微信群分享等形式来促进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面对学生,我们于2015年专门开设了生命教育心理课程,尝试以绘本为媒介,通过彩虹姐姐讲故事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分年级、分内容的进行心理大课辅导。学生们在《我有友情要出租》中体会友谊的重要,了解交友的方法;在《妮妮的红长裤》中讨论父母与子女间的相处方式;在《情感餐厅》中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选择调适的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绘本阅读开启生命教育之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们培养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生活教育,就是让学生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2016年学校开展了“灯韵”主题教学,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品生与品社等12节观摩课都围绕“灯韵”主题展开,语文课创编灯谜,锤炼语言文字表达;数学课研究挂灯笼的学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思品课趣说灯笼,游戏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专家点评“灯韵”课程时将其特点凝练成为10个关键词:兴趣、动手、创新、学以致用、合作、艺术、传统、迁移、宽容、自由,“灯韵”课程,让给孩子在实践中更加热爱生活。

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倡导让教育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教育的大课堂。根据每个年级年龄段学生特点,有序安排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学会更多生存的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专家请进校园里,在“环境课程进校园活动”中通过专家及志愿者们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太阳能薄膜发电、生态阳台、液化肥、用废旧报纸做灯、做折扇、笔筒等环保小知识,让孩子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做环保的小主人,在他们心中种下一棵低碳环保的种子。

助力家庭共铸生命教育新篇章

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这其中的参与者都是学生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他人。我国现阶段学龄儿童的家长们大部分都是80后,他们经历了家庭从大家族到核心家庭的转变,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变革时代的人们总是容易焦虑,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深感触到这种来自家庭对教育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逃避、补救不是办法,唯有循循善诱、沟通疏导。近两年来我校先后组织《好习惯成就好前程》、《做最美女生》、《做敢于担当的男子汉》、《解读原生家庭构建家校合力》、《做不焦虑的父母,帮助孩子成为ta自己》等系列专题讲座及亲子互动活动,把专家请进校园,让专家面对面与家长们进行交流,让家长理性面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科学包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教育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希望通过对生命教育的推动,而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温度。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心理教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佟会敏 生命教育 课程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