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建广东:加快中小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给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04月07日 11:32 | 作者:民建广东省委 |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分享到: 

当前,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面临“中国制造”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城镇化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对外贸易从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四大新趋势。

受此影响,以中小微制造业为主的广东中小城市,一方面,大量的存量资源沉淀在传统业务领域不能退出,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增量资源受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约束影响,难以创造新的需求,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导致供给质量下降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广东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有赖于优质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产业结构的升级,有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有赖于政府平台建设的供给。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广东中小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省中小城市现代化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主体发展乏力。我省中小城市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小微企业在一些领域大量存在。一方面,这是市场长期发展的结果,符合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征; 另一方面,缺乏龙头引导企业,政府难以进行事中事后监管,政策扶持作用不明显,行业集约发展困难重重,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行业从业人员看,劳动密集型特点较为明显。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服务能力不足。广东的服务业基本是依托工业制造的发展,是工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还未达到以服务业促进工业发展阶段,面临着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统筹协调的问题和突出的产业结构性矛盾。主要是表现在:产业门类多,但优势分散、支柱产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主要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水平低,导致竞争力低下;品牌产品少,知名企业不多;结构趋同、规模效益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后果,使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难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在战略规划、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生产性服务未形成合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融资租赁、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创新金融服务远低于社会需求。总之,广东中小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力严重制约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

(三)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制造性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满足不了智能制造的需求;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网络数据载体严重制约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等。资本运用平台严重滞后,部分地市资金运用机制不畅,法人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社会资本运作通道闭塞,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缺乏。物流标准化设施应用比例较低,高标准仓储设施较为短缺,大量老旧仓储设施不适应现代化仓储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严重滞后。

(四)服务人才欠缺。服务业相对规模偏小,相比制造业而言的招工更加困难。同时,各地区人才吸引政策不够精准,对于高端现代服务业人才所需要的社会环境、产业环境及信息环境缺乏规划。

(五)产品服务供应不足。中小微企业缺乏创新投入,产品更新速度慢,新的需求无法满足,同质化竞争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无法通过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端物流转型。新一轮的升级需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公共平台体系还未形成,现有的科技服务业不能满足企业系统集成、一体化方案的要求。

(六)供应链衔接未尽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做好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节约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竞争焦点。一些地区在招商引资上,缺乏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统筹的组团招商机制,龙头企业聚集效应未充分体系。

(七)投资结构矛盾突出。近几年,一些地区服务业投资结构矛盾非常严重,房地产投资在逐年加速,而生产性服务业急剧下降。

这七方面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当前制约广东中小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理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领导体制,提高统筹协调能力。要规划引领,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做实会展、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等专项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确保现代服务业科学协调发展。不要为了服务业的统计数据而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要把服务业做成产业升级的根基。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促使优质要素集聚现代服务业。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文件,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并就政策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督查。在财税、用地、融资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细化的政策文件,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计划,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国际贸易、文化经营、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快速提升信息服务业。鼓励电信及网络运营商积极参与本地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与电信及网络运营商的对接。政府构建公共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公共管理平台,优化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思维,鼓励产业创新,重点围绕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等方面推进“互联网+”跨界应用,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四)牢牢把握珠三角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以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抓手,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孵化器建设,通过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打造“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体系、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式,增强创新资源全球配置能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对投资发展孵化器的企业给予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科技服务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各孵化器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孵化器行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应与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科技成果、仪器设备、实验室、专家等资源,充实“中心”各类数据库资源,并整理成详细的名录向社会公布,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对提供设备服务的单位予以财政补贴。制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建立政府投入奖励机制,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资金,建立咨询服务专项资金。培育专业性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中小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市级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成立专业性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提供风险担保。鼓励银行向风险性大的高技术项目提供先期贷款。

(五)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丰富和活跃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全面探索金融创新,培育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

(六)建议有关部门编制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避免将多个同类功能地块“打包”成一个集聚区或者将整个城市新城或旅游景区当作集聚区这种为了集聚而集聚的做法。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通过企业集聚互动,较大幅度提高运营效率。当前,各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还在探索中,尚未引起普遍的足够重视,需要认真研究鼓励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各集聚区针对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运作管理模式。一般说来,科技创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任务较重,建议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总部基地、文化商旅综合体等集聚区涉及较多商业地产开发,建议企业主导模式。物流园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个体差异较大,可以灵活选择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模式。部分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集聚区可采用政企共管模式。

(此文系民建广东省委提交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集体提案)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建 广东 服务业 发展 现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