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4%~8%的人会得抑郁症 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专家提醒:驯服抑郁的“黑狗”从调试压力开始

2017年04月07日 21:41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李木元)“要倾听,不要批评;在他们心情不好时,邀他们喝喝茶、散散步,不要忽视他们;陪他们看医生,而不是默默地担心。”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用并不流畅的汉语谈论着抑郁症的防控。

可人们并不知道这个身材修长、外表文静的外国人却是抑郁症的受害者。就在15年前,他的伴侣因为抑郁症自杀。多年来,他无法谈起这件事情。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主题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在4月6日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上,施贺德不再沉默,在公开场合谈及了自己的遭遇,目的是呼吁公众重视抑郁症这条“黑狗”,远离它、驯服它。

“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现场

“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现场

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多高?几个数字就能证明。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在活动中表示,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人均患病率在4%到8%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2月23日宣布,截至2015年,世界上每25个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有抑郁症。从2005年到2015年,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增加18.4%。截至目前全球约有3亿抑郁症患者。而在中国,仅大学生这个群体,就有近14曾经历过抑郁。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讲话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讲话

抑郁症的危害有多大?该病除了会影响个人情绪、生活、工作、学习和睡眠等等,更重要的是会引发自杀。杨甫德介绍,2/3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有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

得了抑郁症不能“硬抗”

沉默、失眠、暴瘦,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腰酸背痛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病因……很多抑郁症患者不相信自己得了抑郁症,不去治疗,不去干预,认为“忍一忍、扛一扛”就过去了。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是扛不过去的,只有接受正规治疗才可以恢复健康。”杨甫德表示,抑郁症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如果患者在症状比较轻的时候积极进行治疗,也许不会发展到严重程度。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讲话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讲话

事实上,得抑郁症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杨甫德把情绪分成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叫心情不好,就是“今天有点不开心”;第二个等级是郁闷,内心的体验很不好;第三个等级是抑郁状态,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第四个等级才是抑郁症。

人的情绪等级划分也表明,早期干预,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是可以预防抑郁症的。

心情不好,我们聊聊吧

杨甫德经常说,人们需要有心理调试的意识,心情不好,要找人聊聊,做做运动。如果近期内感到压力,并且压力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人们要学会一些减压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已经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就一定要接受治疗。

长期感觉“压力山大”应警惕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可能由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等共同导致。而压力过大是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引发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在杨甫德看来,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压力过轻会使人效率低下、不在状态,压力过重也会让人们崩溃,人就像弹簧一样,如果长时间被压力控制,即使把压力释放开,弹簧也已经不会跳开了。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

杨甫德建议,公众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感到压力、心情不好,哪怕是有原因的,都应该积极地去寻求帮助,尤其是专业帮助,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抑郁症,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如何走出情绪低谷?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表示,“我们的情绪是波动的,要学会和情绪友好相处,就像抑郁症这条‘黑狗’一样,要带着它,关爱它。每次遇到一些刺激或者是压力的时候,不妨在大脑里面和自己辩论一番,也许通过自我对话或者和朋友聊天,你就可以走出低潮期。”

身处压力状态,人们该如何控制、调节自身情绪?祝卓宏现场支了几招。首先是“STOP(停)技术”,当感觉快要发火时,先在大脑中学会叫停,不要随便生气,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呢?可以连续做三次深呼吸,让血压、心率快速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让情绪平静下来。

此外,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法,调节情感中枢和身体,找回内心平静。祝卓宏说,要实现腹式呼吸,第一步是调姿,让身体处于端庄、放松、挺直的状态;第二步是调吸,使腹部缓慢扩张,鼓到不能再鼓再缓慢呼出,感受腹部的起伏;第三步调心,也是最重要的,让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吸气时感受清凉的气流进入胸部,呼气时感受温暖的气流呼出。当感觉特别疲惫的时候,不妨腹式呼吸5~10分钟,可以快速恢复精力、安抚情绪。

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要重视“三件事”

自杀是对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威胁。杨甫德说,患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凌晨,这源于失眠是很多患者的症状之一,当看着周围人酣然入梦,自己则在黑夜中痛苦地辗转反侧时,会担心新的一天自己无法面对和承受,随即产生自杀念头。

抑郁症患者如果出现自杀行为,就是对生的痛苦超过对死亡的恐惧,这时患者已不把死亡作为一种恐惧,而是作为当前痛苦的一种摆脱。杨甫德表示,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三无”认知模式,就是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对社会和家庭做不出贡献,未来也是一片黑暗,没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存在这样的认知模式,赴死决心则十分坚决,并且一旦出现一次自杀行为,未来半年内再次自杀的风险也很高。

杨甫德强调,人们对于有自杀风险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三件事:

第一,言语线索。比如他会说孩子以后要听家长的话,会跟家里人说存折放在哪儿,密码是什么。

第二,行为线索。他从来都把工作看得十分重要,最近却突然请假去旅游,或是类似的反常行为,比如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送给朋友和家人。

第三,情绪线索。他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自己一个人伤心流泪。

“如果周围人及时观察、发现、帮助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自杀仍然是可以预防的。”杨甫德说。

活动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铺设覆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他还表示,在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时,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世界卫生日 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