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傅璇琮文库”在清华大学落成

2017年04月12日 09:28 | 作者:记者 杜羽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相沿不辍 历久弥新

“傅璇琮文库”内景 崔岩摄/光明图片

虽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傅璇琮去世已经一年多了,但在清华大学新斋320办公室门上,“傅璇琮教授”的名牌一直保留着。4月9日,这间办公室新添了一块由十一世班禅题写的匾额——“傅璇琮文库”。与此同时,收录了周勋初、罗宗强、袁行霈等60余位学者回忆文章的《傅璇琮先生纪念集》由中华书局首发,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古典文学、文献学学者齐聚傅璇琮生前工作过的新斋,追忆这位学界前辈、出版大家的厚德高风,也期待他的学术精神能够绵延光大。

文库:记录学术履痕

走进“傅璇琮文库”,《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与《唐才子传校笺》《宋登科记考》等傅璇琮撰写或主编的数十种著作,都汇集在这里,论文手稿、讲座提纲、学术手札,以及傅璇琮生前使用过的办公桌、台灯、笔筒等遗物也一同展示着他的学术历程。

“现在常有人说‘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我是不太赞成的。纵观20世纪中国学术史,以傅璇琮先生为代表的这代学者,做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成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用“肇开风气,长存典型”来概括傅璇琮的学术贡献。在陈尚君看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傅璇琮也有一种现代学术的理性精神,他的几部专著都引领了当时的学术风向,具有开创性意义,他组织编纂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从选题策划到后期编辑都亲力亲为,不做挂名主编,每一部都是重量级的。

“傅璇琮先生生命中的最后8年是在清华度过的。作为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首任主任,他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傅先生生前使用的办公室设立‘傅璇琮文库’,就是希望尽可能地把先生的行迹保留下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王中忱介绍,“傅璇琮文库”不只是一间图书阅览室,还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古代文学专业和古典文献专业师生可以在这里举办各种小型研讨班和学术会议。

傅璇琮曾为近百部专著撰写过序言,把众多学术新秀介绍给学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刘石表示,欢迎这些作者将傅璇琮为他们作序的著作签名本捐赠“傅璇琮文库”,以充实文库的特藏。

纪念集:传递学术精神

傅璇琮去世后,同道好友、后学门生陆续发表了不少追怀文章,回忆他的为人为学,阐述他的学术贡献,将这些文章汇总成集,成为学界的共同期盼。

“像傅璇琮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他的著作不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学人,而且他的言传身教,也是一种学术精神的传递。”在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看来,对于《傅璇琮先生纪念集》的60多位学者来说,这些与傅璇琮日常交往的细节,都是非常珍贵的学术记忆;对于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界来说,这些以傅璇琮为中心的学术活动,则构成了一部难得的当代学术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回忆,1982年,傅璇琮是她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委员。因为瞥见他在论文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多铅笔字,葛晓音希望用手上的论文把写着批语的那份换下来学习。傅璇琮答应了,不过过了一会儿才给她。“傅先生认真删改了上面的批语,有些字被擦掉了。仔细辨认,可以看出其中一句似乎是‘囫囵吞枣’。他是不想让我有心理负担。”葛晓音说,自己以后想要“贪多”的时候,总会记起傅璇琮的提醒,不能囫囵吞枣。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杜泽逊记得,1992年他还不满30岁,傅璇琮不仅鼓励他编纂《四库存目标注》,而且指点迷津,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伟华记得,1997年,傅璇琮更改了上级重要领导与他原定约谈工作的时间,只为赶赴扬州大学主持他的博士论文答辩;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马银琴记得,自己与傅璇琮交往很少,但当她准备调到清华工作时,是这位长者亲自给学校撰写了推荐信……

傅璇琮在清华的8年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谢维和与他常有工作来往。座谈会上,谢维和回忆,傅璇琮从不哗众取宠、夸夸其谈,正是黄炎培所说的那种“朴诚”的人。他希望通过“傅璇琮文库”的设立和《傅璇琮先生纪念集》的出版,能使傅璇琮的人格魅力在清华大学留下更为深远的影响。

“正是傅先生的风范、典型,使我能够有定力抵抗一些时髦、光鲜之学,也使我能够自觉、自愿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一些有前途的年轻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张剑相信,傅璇琮的精神遗产一定会相沿不辍,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杜羽)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傅璇琮文库 清华大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