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民间融资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2017年04月12日 14:22 | 作者:张璁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由民间融资导致的社会热点事件多发频发,经常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民间融资暗藏着的法律风险、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这与不久前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在那次调研中发现,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家都反映其对投融资有巨大的需求,却对于其中的法律风险一知半解或有侥幸心理。

timg (4)

事实上,投融资环节正成为企业犯罪风险很高的领域之一。例如有司法机关就提及在近年的办案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融资和使用数额巨大,周期也长,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向银行进行贷款。随着近些年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在贷款收紧之后,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拿到银行贷款,会铤而走险采取虚报相关项目和资料的方式取得贷款。这种行为无论最终企业的资金链是否断裂,哪怕是投入正常的开发经营之中,但骗取银行贷款的刑事法律风险已经在所难免。

现实中,有的企业不走正常的融资渠道,而是向社会高息揽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假借办企业之名,实质上进行的是集资诈骗;有的资金管理混乱,非法挪用、侵占现象突出;还有的则干脆就是在骗取银行贷款。当前企业融资存在的许多乱象,特别是其中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企业经营风险,应当引起政府与企业家们的共同警觉。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期,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对融资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但是现实中,由于缺少足够的担保、抵押品或企业经营上的一些不规范,导致尽管国家出台了大量支持这些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银行往往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而在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上推三阻四。由此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把它们推向诸如高利贷这样法律与政策的灰色地带。

经济问题的解决有其自身的逻辑,但绝不能突破法律这一底线。实际上,民间融资本身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但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随行,做出融资这一决策本身就包含了对承担风险的承诺。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消灭风险,而在于管控风险。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按照正规的法律程序和规范依法融资,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制度来规范融资资金的使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审计审查资金的去向。

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中小企业家因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民间借贷而涉案的已不罕见,因此及时给企业家们在投融资领域补上法律风险这一课已是当务之急。靠法律给企业家们拦上一道防火墙,这不仅是在维护金融稳定,也是给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筑起稳健安全发展的屏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融资 法律 民间 风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