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微笑抑郁":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

2017年04月14日 17:18 | 作者:符遥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活动现场,市民正在向护士咨询如何治疗失眠症。 周毅 摄

被忽视的心理问题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不久前,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短短几天之内,这条微博就收获了超过2.5万个点赞,被转发了4万余次。文中描述的状态并非特指抑郁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眼下“微笑抑郁”屡屡引发人们讨论的原因。

在社会环境高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留给都市人放松心情、宣泄情绪的余地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顶住压力、硬着头皮向前冲”成了人们唯一的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抑郁症几乎成为了一种“时代病”,而“微笑抑郁”并不是唯一容易被人忽略的症状。

“相对来说,中国人不太习惯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的抑郁有一个特点:经常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刘琦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有些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泻、盆腔疼痛、头疼头晕等症状,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却始终不能痊愈,其实很多都是抑郁导致的。“如果六七种躯体不适同时存在,是抑郁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可能患者自己都意识不到,心理不适还总去看身体。”

刘琦建议,如果平时出现了情绪不好的情况,应该及时通过运动、休息、游玩等形式放松调节。如果抑郁情绪已经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并且已经带来了生理功能的变化,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吴哲是美国加州的一名注册心理咨询师,平时接待过许多患有“微笑抑郁”的来访者,其中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在她看来,除了专业人士的帮助,家庭的参与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中国式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要听话,不要惹麻烦,孩子从小到大就会觉得‘我要克服困难’,‘我不可以成为家庭的麻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讲出来就会有负疚感。”吴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一个家庭中,大家在一起吃晚饭、有一些健康的家庭活动就很有帮助。你去提升这个家庭的作用,提升成员之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多分享多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也会获得一些技巧和技能对待、化解外面来的压力。”

在她所工作的社区,每个学校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校老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观察到有学生不太合群,或是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都会主动去找孩子谈心。“包括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蛮强的,有时候他们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好或是怎样,都会主动打电话给我,咨询需不需要带孩子过来检查一下。”

相对于国外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中国在这方面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6年,北京安定医院成立了国内首家抑郁症治疗中心。从最早的一个诊室到现在的三个诊室,近200张病床,平均每天门诊接待的患者就有几百人。在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路亚洲看来,直到今天,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还远不到位,“在中国,抑郁症的治疗率大约只有4.3%,即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有5.1%。”

这也正是抑郁症在中国被忽略的现实。

2017年3月31日,某互联网健康平台发布了《2017年中国网民抑郁症调研报告》。在这次调研中,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国内 1万多名网民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中国民众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抑郁症治疗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网友是通过明星或者其他热门事件才第一次接触到抑郁症。无论学历高低,约90%的民众不了解重度抑郁可能会导致自杀。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仅有5%的网友表示,会在出现抑郁倾向时向专业机构或者个人寻求帮助,47%的人则选择“独自一人默默忍受”。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王一晴为化名)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99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梁霄

关键词:微笑 抑郁 崩溃 现代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