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唐栋:我写话剧《麻醉师》

2017年04月17日 09:14 | 作者:唐栋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话剧《麻醉师》三度进京演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这也是继《天籁》《红帆》《共产党宣言》之后,我创作的话剧连续第四届获得文华大奖。现在《麻醉师》正进行全国巡演,所到之处,反响强烈,观众纷纷在微博和朋友圈留言:“感动,震撼,扎心!”“我承认,我掉泪了……”“很赞,爱上话剧。”

记得创作之初,当西安话剧院找到我谈这个题材时,我颇有些顾虑。因为现实题材的戏难写,而创作先进人物的戏则难上加难,很容易被归入“写好人好事”“行业剧”的范畴,要有所突破难度实在太大。带着种种困惑,我数次赴西安深入生活,采访人物原型陈绍洋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随着采访的深入,陈绍洋医生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我也一步步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作为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医生20多年来为患者实施了7万多例麻醉手术,很多都是急难危重病人,却从未出现一次失误。为此他付出了超常的代价——牺牲了休息,牺牲了常人享受的天伦之乐,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直至牺牲生命。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个人谈起陈教授都充满敬意和深情。陈绍洋生前夫妻感情极深,他的妻子一直没能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来,每每与我交谈总是情难自已,热泪纵横……而我也受到强烈感染,采访中不时泪湿眼眶……渐渐地,我对这个题材有了信心,陈医生和他的事迹能如此打动我,将来以他为原型的人物和故事搬上舞台后,相信也能打动观众。由此我也找到了构建这出戏的基本样式。

随后,在确定故事的贯穿线以及主要矛盾时,我又一度产生纠结:按照惯常思维,为了强化戏剧冲突,加强作品的张力,医疗题材的剧作往往着眼于医患矛盾,将诸如药品推销、收受红包、索取回扣、医闹等常见的社会现象作为主要线索去着力铺陈。这样写,戏剧冲突必然强烈,容易出戏,是一条创作上的捷径。但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这些现象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也为广大群众所关心,但这样的矛盾在我们“这一个”作品中并不具有典型性。在陈绍洋医生的事迹中,最核心、最具本质意义,同时也最触动我的,是超越了世俗生活层面,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如何对待生命——包括患者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最大限度实现人生的价值。后来呈现出的剧作表现了一个优秀的医生为了延续患者的生命,义无反顾放弃一切,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相比那些刻意编织的外在戏剧冲突,这样的故事在精神和情感层面产生的冲击要强烈得多、真实得多,人物的心灵之美和道德、精神力量,具有更高、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部好的戏剧作品,要能观照现实,要有思想的深度与力度。《麻醉师》是国内第一部表现麻醉医生工作和生活的话剧作品,我以主人公的职业特点切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象征意味。在剧中,我没有让“麻醉”仅仅停留在医学上的技术层面,而是更多地映射到人的精神和社会层面。陈绍洋医生施行麻醉手术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并将他们唤醒;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被金钱和名利麻醉了灵魂,需要陈绍洋这样的英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高尚情操将他们唤醒……

令我欣慰的是这一切观众感受到了,并给予了热情的回馈。许多观众看完戏从各自的角度发出他们的感悟:“《麻醉师》能获奖绝非偶然,将悲剧英雄的崇高融入到生活琐碎中去,让人反思和感悟生命个体的历程,确实感人!”“陈绍洋和他的研究生重温医学院誓词,我们也要时刻以入党誓词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社会上太多人被金钱和欲望麻醉,需要榜样的力量去唤醒他们。”……与观众的这种互动令我感受到创作的愉快。在深受感动的同时,更感到这个社会多么需要呼唤崇高、需要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化自信时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此我深有感受。有专家指出:“像陈绍洋这样的人平凡而伟大,他们所孕育的人生价值和行为准则,就体现着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来源。”创作话剧《麻醉师》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既要从生活真实出发,又要从文化积淀的厚度、思想的高度去挖掘题材、提炼故事、刻画人物,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出有血有肉、有道德、有筋骨的艺术形象,书写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唐栋 话剧 《麻醉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