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搜集“身体刻写的历史印记”

——马盛德谈传统舞蹈的保护与采集

2017年04月17日 09:2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20170417005-zx11

马盛德

马盛德,撒拉族,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和宗教舞蹈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他著有《人神共舞———青海宗教祭祀舞蹈考察与研究》(合)、《中国民舞》(合),撰写《西北地区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婚俗民间舞蹈比较研究》《回族宴席舞的式微》《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仪式与舞蹈》《民俗是民间舞蹈依存的土壤》等论著数十篇。

B20170417008-zx11

玉树卓舞

B20170417006-zx11

塔吉克族鹰舞

B20170417007-zx11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舞蹈

编者的话: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文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已有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也已有39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别,它不仅包括汉民族的舞蹈艺术,还包括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它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数量之广、生命力之强,都是采集保护并发展的对象。本期讲坛邀请长期从事于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马盛德研究员从非遗的角度讲述传统舞蹈的保护和采集。此次讲坛是马盛德研究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演讲,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作为非遗的传统舞蹈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开展保护工作时,将非物质文化分为十大类进行分门别类的保护,其中传统舞蹈就是十大类中重要的一个门类,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十大类分为:民间文学,如格萨尔史诗、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梁祝传说等;传统音乐,如古琴艺术、具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音乐侗族大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南音等;传统舞蹈,代表的有朝鲜族农乐舞、藏族锅庄、傈僳族的阿尺木刮、羌姆、兰州太平鼓、塔吉克鹰舞等;传统戏剧,包括京剧、藏戏、昆曲、川剧、皮影戏等;曲艺,其中评弹、琴书等都属于曲艺门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这一大类中包括少林功夫、太极拳、摔跤、抖空竹等;传统美术,如唐卡、年画、剪纸、面塑、刺绣等都归到了这一类;传统技艺中,木雕、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等,都属于技艺文化;传统医药中,包括了藏医诊治、中医、中医针灸、藏医药等;像妈祖信俗、端午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都属于民俗一类。

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这四个类别都属于表演艺术,其中,传统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具有深厚影响力且传播广泛的艺术门类,我国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个由汉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舞蹈构成的多元化的艺术格局。

国家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的时候,传统舞蹈类的名字叫“民间舞蹈”,到了第二批名单公布的时候,就把“民间舞蹈”用“传统舞蹈”来表示了。这是因为,传统舞蹈涵盖了民间、宗教、宫廷及雅乐舞类,而民间舞蹈主要指广大民间世代相传的民俗类舞蹈,可以看出,民间舞蹈的范围小,很难把所存在的舞蹈种类涵盖进去,于是,用“传统舞蹈”的名称来涵盖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类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朝鲜族农乐舞是唯一一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舞蹈类项目,在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31项代表作中,舞蹈只占一项。而国家级代表性名录项目中,传统舞蹈有131项,占国家名录1372项中的9.55%,其中,少数民族舞蹈有91项。那么,具有什么样条件和标准的艺术才能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呢?第一要素就是这门艺术必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延续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第二就是其形式完整,未经人为加工,具有典范的表演特征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价值;第三,对一定族群、群体、地域的文化传统具有传承作用;第四,目前处于濒危状态。符合这四个条件、具有这样的标准才能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中。

传统舞蹈作为人类用“身体刻写了历史的印记”的表演艺术,中国拥有很多优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熟练掌握并承续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影响,且在传统舞蹈类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核心作用。

非物质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在古时就是人们用来抒发情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今天,它依然还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非物质性古今相通。就像温家宝总理曾在2007年6月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时说:“物质性是文象,非物质性是文脉。人类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脉相通,精神相连。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马盛德 传统舞蹈 历史印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