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调研报道 唱响“海丝”的文化和声

2017年04月19日 08:43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福建4月19日电(记者 徐金玉)在福建泉州石狮的石湖港,浩瀚的大海边,一座外表看似朴素的小庙,走进去却是别有玄机———庙堂内,正中供奉的主神是东岳大帝,左侧则是文昌夫子,右侧又是观音和土地福德正神。这座在当地福建泉州人眼中或许再普通不过的小庙,在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们看来,却是啧啧称奇。

u=1931127909,90593946&fm=23&gp=0

石狮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自豪地说:“这正是海上丝绸之路为泉州带来的珍宝,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早已经高度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庙只是缩影,在泉州处处能看到这样的文化印记: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我国仅存的摩尼教遗址……现如今,2018“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正在全力备战中,这些遗产点擦亮了泉州的人文底色。

眼前的一幕幕,也瞬间解开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王怀超心中的疑问。“我一直在想,什么是泉州乃至福建的‘海丝’价值观?现在我有答案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海丝’的商业贸易,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交融。这种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特质,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们应当坚定这种自信。”

在王怀超看来,这些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才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核”。“我们要重视‘海丝’的文化含量,要把‘海丝’上形成的文化理念提炼出来、传播出去并发扬光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影响可能比文物还要长久。”他说。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是个大提琴发烧友,懂音乐的他形象地说:“大海是非凡的和声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恰恰是沿线各国人们演绎一首文化和声的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在唱响海洋和声的中国之声——共享共赢、和平互利、多元共存、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

泉州,中国的一座城市,却有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高度融合,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它势必为世界奏响更多的文化和平之声。

叶小文说:“目前,对‘海丝’中形成的理念、价值观,我们的研究和宣传还有待加强。”

“加大‘海丝’宣传,不仅在国内,还要在世界发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翟卫华说,“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语境中看,国际社会对陆上丝绸之路共识较高,对‘海丝’的共识还有些欠缺。因此要扩大对它的认知度,海外宣传十分必要。我们要将‘海丝’的共识逐步扩大,为未来申遗创造条件。”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文化 海丝 全国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