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解读诺如病毒

2017年04月19日 08:59 | 作者:冀连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最近,又看到北京诺如病毒疫情新闻,情况让人担忧。今年仅一个季度,北京市接到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共166起。

根据往年监测资料显示,本市报告的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每年3-6个月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

诺如病毒变异速度快,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常在托幼机构、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单位引起爆发。预计本市近期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彩C2017-04-19zx501_P_1_19_2018_614_2367

诺如病毒是一种食源性病毒

那么什么是诺如病毒?它是如何传播的?其实,诺如病毒是除轮状病毒外最主要的导致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它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可耐受的酸碱度值范围为2~9,在60℃下加热30分钟仍具有活性,在低温下可存活数年,因此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诺如病毒是一种食源性病毒,主要污染贝类、水果、叶类蔬菜和饮用水,食物和水是它主要的传播载体。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儿童采摘草莓染上诺如病毒的新闻报道,那不是诬陷草莓,刚好是诺如病毒污染了草莓,而儿童没清洗草莓直接吃染上了病毒。

不只是我国有这样的病例报道,国外其实也有。2012年9月,德国首都柏林及东部三个地区的1万多名小学生和托幼机构的幼儿因进食被诺如病毒污染的草莓而患急性胃肠炎。同年12月,日本爱知县、千叶县等多个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事件,累及人数近2000人。

关于诺如病毒的传播,次要的传播载体还包括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以及通过空气飞沫、气溶胶(如雾、烟、霾、烟尘等)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而且不分大人、小孩都很容易被感染。只要有一个人感染,其他人稍不注意就会“中招”,所以一旦在学校发现两人以上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就可能会采取全校放假的隔离措施。

诺如病毒要对症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2天,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往往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泻,儿童呕吐者居多,成人则多腹泻,可在24小时内腹泻4-10次,大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无脓血,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目前暂无特效药、疫苗及特异的抗病毒药,使用抗生素也不对症。好在它属于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多数人一周内可康复。

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一旦被诺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我们就分别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

轻、中度的恶心、呕吐通常不建议使用止吐药,可以通过清淡饮食、少食多餐等措施缓解,重度的可以在医生的处方下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等。

对于发烧,可以物理降温,也可以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针对腹泻,切记不要使用止泻药,尤其是儿童。腹泻不可怕,怕的是出现脱水。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大危害,严重脱水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预防脱水最好的措施是及时补液,首选的补液方式不是打点滴,而是服用口服补液盐,药店或者医院里都可以买到,在家就可以自己服用。

经常有人问我果汁和运动饮料能不能取代口服补液盐。答案是不能。因为这类饮品含糖量大,容易恶化腹泻症状。如果腹泻症状恶化或者出现了严重脱水,一定要及时就医,这时可能需要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另外,患病期间不要禁食,足够的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饮食上注意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以及含粗纤维的蔬果。因腹泻期间肠道的乳糖酶和益生菌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可以适当补充乳糖酶或者益生菌,以配方奶喂养的儿童也可短期换成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喂养。

诺如病毒可能会重复感染

诺如病毒的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低于100个病毒粒子就可能引起感染。诺如病毒分为5个不同的基因群,每个群中又有不同的基因型,其基因多样且病毒流行株的变异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现新变异株。

感染过的人对诺如病毒产生免疫力所需时间较长(6-24个月)。因此,即使近期曾感染过诺如病毒,仍可能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要想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学会洗手是控制它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提醒大家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直接徒手拿食物吃。

对于病毒主要污染载体的食物,如贝类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生食瓜果蔬菜前一定要彻底清洗,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最好不要生食水产品及蔬菜。

如果家里有人患病,要做好消毒工作,比如使用含氯的84消毒液彻底消毒,特别是将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理干净,患者在患病期间及症状消失后3天内,餐具要分开,不要为家人准备食物。护理患者的人还要注意戴口罩和手套。

(作者冀连梅系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

编辑:赵彦

关键词:诺如病毒 食源性病毒 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