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雄安新区踏访记

2017年04月20日 19:24 | 作者:娄琛 熊争艳 任丽颖 陈炜伟 王民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记者

雄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镌刻着鲜明的红色印记,孕育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久远的历史文脉。

千年大计落子雄安,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传统与创新在这里融合。雄安新区将带着“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使命,开启新的文明创建之旅。

红色文化传统历久弥新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白洋淀的水面,波光潋滟。水边孩童打闹嬉戏,游船不时划过,留下道道涟漪。而70多年前,这里曾是水上游击战的战场。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前馆长周润彪说,1939年,日寇攻陷新安(今安新)县城,开始扫荡白洋淀。

“到了秋天,雁翎队成立,初建时有渔猎户22人,每人自带火枪和小船。他们对火枪的性能非常熟悉,为了防止火药受潮,大家在火眼和枪口插堵上雁翎。”周润彪说。

雁翎队后来发展到近200名队员。他们在极艰苦的环境下,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拿据点,先后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70多次战斗,歼灭、俘虏日伪军数百人。

“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为了保卫家园奋起抗争,以雁翎队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周润彪说。

安新县赵北口镇赵庄子村附近的津保航道是雁翎队伏击日寇的主战场,村史馆里存放着抗战时使用的枪支等老物件儿。76岁的赵雁林说:“这里的人们有豪侠之气,战争年代,很多老百姓自发保护干部、保护子弟兵。”

革命故事到处流传。66岁的王木头一辈子都在讲述白洋淀畔的红色故事,他的岳父赵波是抗战电影《小兵张嘎》的原型。作为白洋淀抗战纪念馆的讲解员,18年来,王木头划船行进约3万公里的水路,听他讲解的游客超过了200万人次。

“我跟岳父一起生活了35年。老人在晚年低调、朴素,但他的事迹却不普通。当时,他年纪小,点子多、胆量大、战功卓著,在战火的历练中迅速成长。”他说。

“很多人不知道安新在哪儿,但人们都知道白洋淀、知道小兵张嘎。革命前辈的事迹永远不会磨灭,他们的精神在新区建设中会得到传承弘扬,激励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他说。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历史 文脉 传统 文化 雄安新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