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自媒体“裂变期”泡沫浮现:抄袭多发维权难 炒作吸睛无底线

2017年04月21日 08:44 | 作者:彭卓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10万+”催生怪象

“眼球经济”滋生底线忽视

“可恶的10万+,催生多少怪现象!”

谈到“阅读量标尺”,王逸“恨得牙痒痒”:“生怕漏蹭了一个热点话题,哪家公司飞机闹事了,哪个女明星出轨了,我都如数家珍。我们很少能拿到爆炸性独家消息,文章想要‘10万+’,就得话题有争议性,标题要黄一点……在自媒体传播领域,经常有好内容败在了低俗标题上。”

随着屏幕充斥越来越多的“鸡汤”“硫酸”“肉体”等感官刺激消费品,深度文章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占。“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自媒体平台用古文写章回体小说,形式很新颖,内容也不错,但阅读量很惨,写这个东西,人不死很难出名。”王逸感叹道。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八卦类自媒体阅读量很高,但操作难度小、门槛低:复制粘贴一些网络旧闻,东拉西扯甚至伪造网民爆料,再取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一篇“10万+”阅读量的公号文章就此问世。一些八卦号虽事实失准、缺少是非公正观,却因高人气和点击率,受到广告商青睐,甚至已获得几轮“融资”。

从传统都市媒体辞职,转行做自媒体五年以来,王逸也对行业内刷流量、僵尸粉等灰色产业链,从“大开眼界”变成了“见怪不怪”。“之前我们做一个微博抽奖活动,每天送iPad,结果接到粉丝举报一个中奖者是‘职业抽奖人’,他们专门用一堆僵尸号盯着抽奖,一个月收入三四万元没问题。”

除了“蹭热点”,自媒体甚至成为虚假新闻、失实言论的滋生与散播“温床”。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指出,59%的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往往一些小规模公众号在尚未核实、考证的情况下,为蹭热点、卖相关商品擅自发表揣测性、鼓动性言论,造成新闻不断反转、打脸。”长期研究网络舆情生态的辽宁社会科学院社科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何茜表示,随着微信、微博等微传播覆盖率不断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增加,普通民众一时间难以分清消息源真伪、权威与否,给虚假信息留下了可钻空子。

与此同时,除了内容方面滑向无底线的感官消费和底层炒作,收视数据、阅读量也频繁出现造假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近一半以上的直播平台名存实亡,原创内容和实体用户很少,数据不少源自造假,甚至出现机器人刷单。

法律专家认为,恶意刷流量的行为不仅会导致自媒体产业诚信危机,更有商业欺诈之嫌,减损行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何茜建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自媒体的合理管控,与扫黄打非办等相关部门、机构有机协作,对跟风转载者予以教育引导,以观后效。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等专家建议,除了提高网络普法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成立行业协会相互监督,宜从新闻立法的角度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对未经授权即转载、抄袭他人原创作品的行为,畅通投诉渠道,明确执法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加强监管或授权行业机构审查监管。(彭卓)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自媒体 裂变期 抄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