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107篇论文被撤稿的背后:凸显医生评价困境

2017年04月25日 16:20 | 作者:胡宁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国际期刊大面积撤稿凸显医生评价困境

——107篇论文被撤稿的背后

由524名中国学者刚刚创下的 “新纪录”恐怕并不光彩。

4月20日,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以下简称“施普林格”)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107篇中国肿瘤生物学领域的论文,涉及来自中国的524名医生及医学生。这些文章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涉嫌同行评议造假。

在作为撤稿第一单位的77家单位中,不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等知名机构。

有学者认为,此次论文撤稿在中国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层次的讨论:临床一线的医生是否应该撰写论文?在SCI(全称为《科学引文索引》)导向的当下,医学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应如何制定?

被SCI绑架的医生

因“同行评价涉嫌造假”被国际期刊撤稿,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5年,爱思唯尔、英国BMC出版社及施普林格均从旗下期刊撤销中国作者的稿件9~64篇不等。而此次撤稿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

据中国科协官网报道,施普林格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在4月18日与中国科协方面会谈时表示,《肿瘤生物学》杂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反查了2012~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这批被撤论文。

所谓“虚假同行评审信息”,是指论文作者提交的同行评审意见是以真实的研究者的名义,通过虚假的邮箱提交的信息。

不同的是,本次撤稿所涉论文作者均来自于医院或高校医学院及相关实验室。

在524名医生中,有一部分医生只是论文的“挂名作者”。一名被撤稿的三甲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自己并非涉事论文的第一作者,目前也在了解和调查该论文的情况。据媒体调查,也有医生表示对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所作所为并不了解。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曾调研过医院人才评价体系。他认为,学风浮躁的现象与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有关。

在此前针对类似撤稿事件的调查中,“第三方”并不是仅仅伪造了同行评审信息。2015年,中国科协曾对被英国BMC出版社撤稿的31篇论文发起调查。据《光明日报》报道,其中29篇论文作者则承认委托“第三方”代为投稿,这其中23篇文章是由“第三方”从投稿、修改论文到发表完全包办。

浙江省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海峤觉得,“这说明学术造假目前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已经滋生了一条造假的产业链”。他经常接到各种论文代写机构的电话、私信,多时甚至一天五六个电话打来。

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郁琦曾在微博上描述:“现在很多医院成立了论文工厂,以流水线的方式组装SCI文章,这样的结果当然夸耀资本有了,晋升有了,评比时也可以‘临床不够SCI凑’,对于医学事业的贡献不能说没有,但都发在国外杂志,国内同行基本不知道,其成果也都让外国人享用。”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论文 撤稿 医生 评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