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陈宝琛读本》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的诗歌散文集

2017年04月27日 14:33 | 作者:记者 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陈宝琛读本》是中国近代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陈宝琛的诗歌散文选集。他的诗学习宋诗,叙事寓理,以散为骈,字工、事切、律细。在风格上他学习韩愈和王安石,苍劲有味、含蓄隽永,始终不失温柔敦厚的追求。本书从他的《沧趣楼诗集》《沧趣楼文存》《陈文忠奏议》《沧趣楼联语》等著作中集录作品70篇,分为诗歌和散文两个专题,对这些代表作品,加以注释解读,以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出身名门世家。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18岁中举,21岁登同治戊辰(1868)科进士,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被称为“末代帝师”。直言敢谏,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被誉称为“枢廷四谏官”。中法战争后因参与保举失当,遭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25年。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是开拓福建现代教育的功臣。辛亥革命期间出任山西巡抚,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15年袁世凯称帝,陈宝琛骂他是“元凶大憝”“必不得善终”。1924年冯玉祥“逼宫”,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流亡天津,陈宝琛随后移居天津,每日授读如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罗振玉、郑孝胥加紧劝诱溥仪赴东北沦陷区,陈宝琛听到消息,表示坚决反对,并与郑孝胥展开激烈的辩论。伪满洲国建立后,陈宝琛拒绝伪满任职之命,保持了民族气节。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宝琛读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