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四选”奠基“双一流”

2017年04月27日 14:39 | 作者:董洪亮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双一流”名单会花落谁家?通过“四选”将给出答案。竞争优选,在赛场里选马,具有实践智慧;专家评选,凸显内行的作用;政府比选,引导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筛选,强调过程管理,打破了身份固化。“四选”奠基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助推教育现代化。

对于“双一流”建设的进程,大家都很关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将花落谁家?胜出者何以获胜?怎样保障选择、认定过程的公信力?如何督促入选者积极作为?

日前由国务院3个部委公布的相关实施办法规定,“双一流”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进一步表态:“双一流”进行“四选”,就是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timg (1)

“四选”至少包括4个角色,高校自身、专家、政府部门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相对于以往“985”“211”高校的确定,“四选”体现了较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加缜密的思维。

竞争优选,在竞争中选择优秀者,在赛场里选马,具有实践智慧。俗语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还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想荣登“双一流”榜单的高校,就是要勇于竞争,敢于竞争。对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国家层面有期待,社会舆论有臧否,很大程度上关乎大学自身的荣誉及前途,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看,高校都应该珍惜同台竞争,树立“货真价实”的理念,在竞争中靠实力“较长短”“硬碰硬”,力戒侥幸,更不能滥竽充数。

专家评选,凸显内行的作用。3部委发布的实施办法明确,将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报的高校进行评选。申报的高校是否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不强,其申报学科的水平是否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学科优势是否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应该说,对这些问题,相关专家最有鉴别力和发言权。所以,发挥好专家们的作用非常重要。

政府比选,在“双一流”名单确定中,有关政府部门承担着总体规划、扶“需”扶“特”扶“新”等责任,有着独特的作用。比选应该是结合专家们的评选,进行比较选择。通过比较,可以较好地选出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的高校,可以比较公正地选出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的学科,基于此,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引导这些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动态筛选,强调“动”、而排除“静”,符合事物发展的本真。世上万物“变动不居”,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一时的优秀不能代表永远的优秀,现在的水平也不能代表将来的水平。动态筛选,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就是无法一劳永逸。当然,这样说,并非否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积累,只是提醒该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不能躺在既有的成绩单上睡大觉。通过动态监测进行筛选,强调了过程管理,打破了身份固化,特别是还要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重视社会认可度的作用,这对“双一流”建设大有裨益。入选高校必须尽力作为,同时,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可能由于实施有力、成效明显,从而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也可能因为实施不力、缺乏实效,而被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还可能由于出现重大问题、整改仍无改善,结果被调整出建设范围。

确定“双一流”名单,执其事者要秉持公心。上世纪30年代,时任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评定启功的书法与文章“写作俱佳”,力主让没有大学学历的启功担任辅仁大学美术及国文教师;梁启超、胡适分别向社会推荐勤奋向学的谢国桢、罗尔纲,都是出于公心,启、谢、罗也都凭真才实学而卓然成为大家。学界往事值得借鉴。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其能否顺利展开,能否“大厦巍峨”,“四选”起着奠基作用。基础厚实稳固,后续工程才可能顺畅通达。愿经过“四选”而荣膺“双一流”者,不辜负各界的期待,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实力,迈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新境界,进而助推教育现代化。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双一流 高校 竞争 学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