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把握自己还是把握鸡蛋?

专家提醒:预防心梗、脑梗应高度重视胆固醇管理

2017年04月27日 17:4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李木元)生活当中,不少人不敢吃鸡蛋,还有人吃鸡蛋不吃鸡蛋黄,理由很简单——蛋黄中含有胆固醇,会升高血脂。最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每日300mg的摄入限制,不少人认为今后可以放开吃肉,吃鸡蛋也不用顾忌了。在4月26日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在京举行的主题为“生死时速,当心梗脑梗发生时”的大众“胆固醇月”宣传教育活动中,心脑血管病专家表示,预防心血管疾病要高度重视胆固醇管理,但要因人而异。

“生死时速,当心梗脑梗发生时”的大众“胆固醇月”宣传教育活动启动

“生死时速,当心梗脑梗发生时”的大众“胆固醇月”宣传教育活动启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对每日胆固醇摄入的限制是因为,截至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前瞻性的研究证明饮食中摄入胆固醇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另外一个事实是,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只占人体内胆固醇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人体胆固醇都是肝脏自行合成的。所以,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饮食摄入胆固醇限制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霍勇表示,这不是人们对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不加控制的理由,如果一个人的血脂出现异常,胆固醇水平已经很高了,而饮食中的大量胆固醇的摄入就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霍勇看来,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异,饮食的量、代谢水平等都不一样,对饮食中摄入胆固醇的控制不应在量上“一刀切”,应该根据自己的胆固醇水平来决定,“高了,鸡蛋少吃一点;低了,吃上两个、三个鸡蛋又有何妨?关键是‘把握自己,别把握鸡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认为,饮食摄入胆固醇应该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早晨吃了鸡蛋,保证了一定的胆固醇的摄入,到了晚上再吃一斤鱿鱼,或者再吃一大碗红烧肉,这个胆固醇的量肯定超标了这对身体健康肯定没好处。

据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倡导危险分层管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说,对于低危、中危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3.4mmol/L以下,高危人群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而极高危人群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同样,在饮食上,高危人群、极高危人群也要更加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成为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首位,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胆固醇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霍勇介绍说,根据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的原因是由于胆固醇升高所致。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对身体造成损害。

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王拥军指出,“坏”胆固醇是心梗脑梗的元凶。“坏”胆固醇危害极大,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 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坏”胆固醇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但却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生心梗、脑梗却为时已晚。

心梗、脑梗可防可控,全社会都应当引起重视。与会专家还提出了“心梗脑梗防治三句话”:

1. 一旦出现心梗脑梗征兆, 立即拨打120, 赢得抢救时间最重要。

2. “坏”胆固醇是心梗脑梗元凶,不能万事靠抢救,预防是关键。

3. 该治疗的要治疗,要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 长期服用获益大。

公众该如何来知晓自己的胆固醇情况呢?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表示,“居民应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知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一旦发现血脂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胆固醇 鸡蛋 心梗 心血管疾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