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一个研习班的20年:与香港特区共同成长

2017年04月28日 21:15 | 作者:赵博 许晓青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上海4月28日电(记者赵博 许晓青)“香港回归前3个月,我们20位中学校长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成果,也留下了美好的上海回忆。道旁茂密的梧桐树、校门口的生煎包店……至今历历在目!”香港东华三院学务总主任吴奇埙的开场白一下子将听众拉回到了1997年。

那一年,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办的“香港中学校长培训班”正式开班。此后,培训班连续举办了20年,名称也更改为“香港中学校长领导研习班”。

28日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沪港中学校长论坛”上,多位与研习班结缘的香港教育界人士以及参加2017年度研习班的香港学员齐聚一堂,深情讲述了与特区共同成长的“杏坛故事”。

身为首届班长,吴奇埙对当年的培训内容如数家珍。“去长三角各地的中学观课交流,了解内地中学老师的教研成果,还与上海同行探讨了课程改革。”他说,很多人从中受到启发,尤其经过两地校长的观点激荡获得灵感,回到香港后整理工作思路,在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培训和学校营建等方面提升良多。

“20年来,内地和香港各自经历社会变迁,留下不同的发展轨迹,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就更多了。”吴奇埙说,培训班越来越成为促进两地教育界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

伴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诞生与成长,这个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发展,培训内容愈加丰富、活动形式持续拓展、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如今,“香港中学校长领导研习班”每年举办一次,每班学员约40人。从2011年起,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参与其中,先后组织了174位香港中学校长赴内地参加培训。

“特区成立以来始终在教育领域与祖国内地保持紧密协作的友好关系,携手为培育未来人才而努力。两地基础教育成果的深入分享,有助于推进教育革新,提升下一代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黄廖笑容说。

身兼中文与通识课老师的周黎明校长来自位于新界葵涌的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第一次参加研习班,对现场教学交流很感兴趣。他所在的组来到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专业对口”地观摩了一堂作文课。

“课堂气氛之活跃、教学方法之新颖令我大开眼界,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多想法。”周黎明说,6天的研习班行程里,自己拍摄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打算回去后拿给同事看,让更多人分享到内地同行的教学亮点。

在本届研习班上,学员们聆听了多场专题讲座,包括“专业标准与校长领导力提升”“国际课程本土化研究”“中西文明融合与中国法治方向”等。

“通过专家的讲授,我更加明白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制度,保持理性思考。”香港劳工子弟中学副校长黄晶榕说。

这所拥有71年历史的学校具有悠久的爱国爱港传统。黄晶榕说,眼下香港个别人叫嚣“抗中”“反中”,对青少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身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份认同,责无旁贷。“否则,知识学得再好,连自己的身份都搞不清楚,有什么用呢?”

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首席讲师许为天带来了20年前的大合影。绿树掩映下笑容灿烂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里,就有当年担任乐善堂顾超文中学校长的他。

“当时正值回归前夕,上海的大街小巷喜气洋洋,充满了庆祝气氛。我们这些学员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与内地朋友倾谈时,大家都憧憬着美好未来。”许为天说,穿梭于长三角不同城市之间,亲身感受祖国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都倍感自豪,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20年间,他从中学教师转为研究学者,不变的是那份根植心底的家国情怀。“教育工作者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校长要带领同事培育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命更为重大。从这个角度来讲,研习班意义非凡。”许为天说。

光阴流逝,一届届研习班留下的影响如同时光长河里的涟漪,不断扩大、润物无声。

回顾与特区共同走来的20年历程,多次协办“香港中学校长领导研习班”的香港大中华会主席胡葆琳感触良多。“中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学校长引领着一间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孩子们人生关键时期至关重要的领路人。”她说,相信未来研习班持续举办将让内地和香港中学校长的交往更加紧密,使更多学生特别是香港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合起来,成长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编辑:秦云

关键词:香港特区 香港中学校长培训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