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二十载春风化雨 沪港中学校长同行

2017年05月03日 16:11 | 作者:李寅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二十载春风化雨 沪港中学校长同行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沪港中学校长论坛掠影


5月2日上午,新中国成立后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香港劳工学校,一场以《西方人眼中的中华文明——一个遥遥领先的中国》为主题的演讲,吸引了全校学生的高度关注。演讲者正是这所学校的校长黄晶榕。“当我讲到古代的中国,科学技术曾遥遥领先欧洲1800年,人类历史的300项基础性发明和发现中,我们中国人贡献了175项,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共鸣,看得出来,他们都很自豪,也非常激动。”2日下午,电话中与记者谈起早上的演讲,黄晶榕语气欣慰、如沐春风。他特意强调,这要感谢前几日在上海参加的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沪港中学校长论坛。正是这次交流活动中,刘哲昕教授的《中西文明融合与中国法治方向》一课,给了他这次演讲的启发。

黄晶榕所提到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沪港中学校长论坛,是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香港大中华会协办,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香港特区教育局支持的。论坛以“共享发展 传承创新”为主题,沪港两地中学校长以及各界嘉宾200余人互相分享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早在结束论坛离开上海之前,黄晶榕就曾经表示,沪港校长论坛对香港的中学校长了解国情、增进与上海同行的交流等方面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与黄晶榕一样,感觉大有收获的还有香港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的周黎明校长。他说,在上海期间,他随团来到进才实验学校,“专业对口”地观摩了一堂作文课。“课堂气氛之活跃、教学方法之新颖令我大开眼界,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多想法。”周黎明边听课边忙着拍摄,他说,回到香港后,他要把所见所闻分享给同事,让更多的香港中学教师看到内地同行的教学亮点。

据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介绍,沪港两地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已经由来已久。此次论坛前续活动“香港中学校长领导研习班(原‘香港中学校长培训班’)”已经是第20期了,其第一期,举办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的1997年4月。此后20年间,已经有逾800名香港中学校长、教师到上海参加培训交流。代蕊华说,最初几期,香港的校长对内地的教育并不了解,但是几年过后,情况便大不一样。

正如代蕊华所说,参加此次论坛的现任香港东华三院学务总主任的吴奇埙,便是1997年的第一届香港中学校长研习班的学员。

“香港回归前3个月,我们20位中学校长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我们去长三角各地的中学观课交流,了解内地中学老师的教研成果,还与上海同行探讨了课程改革……” 身为首届班长,吴奇埙对当年的培训内容如数家珍。他说,两地校长都大有获益,特别是面对面地观点碰撞带来很多灵感,他回到香港后整理工作思路,在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培训和学校营建等方面都提升了认识。“20年来,内地和香港各自经历社会变迁,留下不同的发展轨迹,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就更多了。”

同样是首届培训班学员的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首席讲师许为天,参加论坛时带来了20年前的大合影。“那时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上海的大街小巷喜气洋洋,充满了庆祝气氛。我们这些香港学员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当年担任乐善堂顾超文中学校长的许为天,如今已经从中学教师转为研究学者,不变的是那份根植心底的家国情怀。“教育工作者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校长要带领同事培育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命更为重大。从这个角度来讲,研习班意义非凡。”

参加论坛的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表示,沪港两地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校长专业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连接沪港教育乃至内地与香港教育的重要通道,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为论坛顺利举办奔波两地而且出资出力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中华会主席胡葆琳更是深有感触地说,研习班的持续举办将让内地和香港中学校长的交往更加紧密,这会直接影响到更多学生,特别是香港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合起来,成长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校长 中学 上海 香港 回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