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两岸共同举行长江抗战缅怀之旅侧记

2017年05月04日 08:54 |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分享到: 

抒写共同的抗战记忆——两岸共同举行长江抗战缅怀之旅侧记


从长江中游的武汉、襄阳,到下游的南京、镇江,再到出海口的上海,历时7 天,行程近2000 公里,足迹遍及抗战旧址、烈士陵墓、纪念场馆十多处。 一路上,“台湾papi酱”、台湾新党青年成员代表侯汉廷拿着自拍杆,通过视频,将在大陆的所见所感传给海峡对岸的朋友。这是4 月下旬由民革中央组织、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带领台湾多位青年精英全程参与的长江抗战缅怀之旅的行程。

据了解,此次缅怀之旅是为民革中央组织出版的抗战纪念丛书《长江与抗战》编辑工作进行采风。一路上,参访团分别走过武汉会战、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发生的长江沿线城市。两岸学者怀揣着“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共同心愿,共同回顾抗战历史,也在共同记忆的带动下凝聚起共赴民族复兴伟业的向心力。


沿着抗战史迹行进

参访团参观张自忠纪念馆

离襄阳市区近百公里有座十里长山,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就牺牲在这里。这位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衔最高的将领,被周恩来总理称作“中国抗战军人之魂”。4 月22 日,在湖北宜城的张自忠将军抗日纪念园内,民革中央副主席、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的长孙郑建邦在此驻足沉思。


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为张自忠将军题词:国魂壮烈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为张自忠将军题词:中华忠魂


“ 张自忠将军的事迹,我从小就很熟悉。今天在他殉国的地方,以如此庄重的方式祭奠他,我感慨万端。将军当年誓死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不仅鼓舞了当时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对当代中华儿女也有着非凡的启迪作用。现在虽是和平年代,但将军的精神同样启示我们,要把国家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郑建邦说。

在十里长山,一名身着红色唐装的“80 后”青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祭奠张自忠将军的英魂,他就是台湾新党青年成员代表侯汉廷。拿起自拍杆,慷慨陈词,直抒胸臆,这位“台湾papi酱”通过视频,将在大陆的所见所感传给海峡对岸的朋友。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4月25日,刚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神情凝重。“笑不出,哭不得”是他对这次参观的总结。“在和平的今天,抗战精神仍然需要传承,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要将悲愤转化为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时刻居安思危,做好准备,迎接下一场挑战。”他说。


参访团一行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四行仓库、新四军抗战旧址、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 每到一处,两岸学者在留下自己足迹的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感动和感悟。

青年认识真实抗战

邱智贤是台湾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联谊会会长,多年来致力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研究。4 月27 日,在与抗日名将谢晋元之子谢继民座谈时,他的一番讲话真切而动情。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它原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


“ 父亲是黄埔军校二十一期毕业,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深刻记忆,这段记忆又从父亲那里传承给我们。”曾参与四行仓库纪念馆建设的邱智贤,非常敬佩谢晋元将军率部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四夜的壮举,盛赞“八百壮士”的坚守让当时的上海市民心中有了一座不灭的灯塔。

记录并研究抗战史,是此次长江抗战缅怀之旅的另一初衷。进行抗战教育,让两岸同胞更全面地认识抗战,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永远记住先辈们的牺牲,以此自省自强而奋发,也是编写《长江与抗战》的目的所在。

事实上,台湾青年对此有更深刻的体会。在武汉大学举办的“长江与抗战”座谈会上,台湾新党文宣委员会副主委林明正坦言,台湾几乎没有抗战教育。“很多人说,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是‘天然独’,其实是因为‘台独’势力不让年轻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所以年轻人会觉得,抗战好像很陌生。”他说。

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籍硕士生林旻舜在走完长江抗战缅怀之旅后也感触颇深。她说:“台湾青年一定要到大陆来亲身感受抗战的历史,跳出台湾历史教科书对抗战历史的定义和诠释,感受更为全面的抗战图卷。”


期待共写一本史书

参观武汉大学


这次长江抗战缅怀之旅,让很多抗战史研究学者收获颇丰。台湾学者王立本就感觉不虚此行:“从课本研究到实地调研参观,让我对历史的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相关学者的对话,又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大陆对抗战历史的研究方向。”

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院教授侯杰是《长江与抗战》一书的主编。这次缅怀之旅,为王立本和侯杰等两岸学者搭建了更快捷的沟通桥梁。“两岸学者探讨了两岸最新的抗战历史研究成果,相信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资料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推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侯杰说。

“ 历史要被不断地重写。要用新的史料、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态度去诠释。新的史料和旧的成果不断融合丰富,这是历史生生不息的源泉。”王立本表示,两岸抗战史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段各说各话的阶段,希望未来在史料的共享、成果的激荡之下,能有一本被海内外承认的中国抗战史呈现。

“这段抗战历史中,中国以3000 多万条生命抵抗侵略和压迫,协助全人类解放,这是三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王立本说。

专访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

民族自信支撑我的统一信念

在长江抗战缅怀之旅中,团结报团结网记者就参访感受、对青年期待、祖国统一等问题专访了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

记者:一路走来,哪一段参访印象最深?

郁慕明:印象最深的是在抗战中牺牲的抗日先烈。像张自忠将军,他坚持战斗到最后关头,为当时抗战带来了民心士气。基层民众的牺牲也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看到当时被屠杀的南京遇难同胞照片,我很心痛。

记者:通过此行,对两岸青年有怎样的期待?

郁慕明:希望两岸青年,更多地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那段军民奋勇抗争的历史,也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摒弃“自卑、自大、自闭”的心态,发扬“自信、自强、自制”的精神,将“长江抗战缅怀之旅”发展为更多台湾青年参加的“长江抗战世代之旅”。

青年有两种,一种是有自己的“小确幸”,一种是希望能有“大作为”,两者都没错,但是都要讲究一个“道”。要有品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走正道。我们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不仅要对青年人教授学问,更要在做人方面进行引领。

记者:什么力量支撑您多年坚持祖国统一的信念?

郁慕明:我生在动乱的“大时代”,我们经历过被外国人欺负的时代,从小民族意识非常强。另外,我有坚定的民族自信,中国从盛唐走来,经历过繁荣的时期,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卓越的智慧。我坚信,只要脚踏实地,说真话、做实事,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一定可以创造一个两岸统一的、更加灿烂的未来。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抗战 台湾 两岸 民革中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