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文物修复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启动 盘点各国如何培养“手艺人”

2017年05月05日 15:31 |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去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中国,豆瓣上超过4万9千人评分,打出9.3高分。有网友称,这是一部最好的职业宣传片,正是这样一部热播纪录片让冷门的文物修复这一职业开始走近大众的视野。

不少人看了纪录片后,对故宫修复文物的生活心生向往,却苦于无处求学。不过现在,北京30位初中生将会提前获得进入故宫修复文物的入场券。本月2号,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展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获批。今年起,30名北京籍初中生将在故宫专家的口传心授下学艺,学成之后,将获得本科学历。

文物修复师这一行当人才稀缺。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显示,我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这些珍宝中需要修复比例为37.12%。故宫修复部门也坦言,以现有修复人员把现存文物修一遍至少还需百余年。

如今国内文物修复工作,主要依赖的还是师傅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手把手传帮带。看看国外,其他国家如何培养文物修理的手艺人?他们又供职于什么样的机构?

首先看英国。闻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馆,早在1948 年已经有职业修复工匠师。在1975 年这里成立文物保护部,并正式拥有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保护人员。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英国的文物修复师,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

目前英国文物修复师都受过专业培训,英国高校也设有修复专业,自成体系各有所长。有的以油画修复而闻名,有的以壁画修复而胜。比如伦敦艺术大学下属的坎贝威尔学院,自1898年学院正式启用,其修复科学教育跨越前后四十年的历史,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宽泛,修复物品以有机物为主,主要包括绘画、书籍、印刷品、纺织品、陶瓷器、照片、标本以及博物馆内收藏的各种不同近现代艺术品等。在此期间学生会分阶段分主题对不同古物的修复及保护建立较为全面的认识体系,从基本的藏品、收藏管理、藏品运输到具体修复以及将来展览概况都有所认识,而在上学期间的寒暑假学校会安排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向感兴趣的博物馆或者画廊申请一个实习的工作地点,为期一般一到两个月。学生毕业时有了实际工作经验也为直接进入博物馆或者私人工作室,接手实习工作做好准备。

接下来把目光转向美国。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国策展部助理研究员应非儿介绍,美国文物修复专业培养相对完善,文物修复师大多供职于各大博物馆,薪资往往来自于赞助人在博物馆长年设立的修复基金。不过,对于博物馆、美术馆中的亚洲文物,由于修复工艺有所差别,修复师往往还需要到亚洲国家学习相关手艺。

美国文物修复部门通常会按照艺术品类型来分类。亚洲文物因为特殊的材料和装裱类型往往会单独建立亚洲修复室,专门处理书画类文物的修复。20世纪中期前后,美国的亚洲修复室一般由日本人担任并主持工作,到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80、90年代,美国的亚洲修复室才逐渐将中国部分单分出来,并由定居于美国的中国修复专家担任工作。老一代修复师,往往是在亚洲国家受过专业修复训练,而后来到美国的修复师,其中也有部分从事日本修复领域的美国人会远赴文化源头在京都完成将近10年的学徒训练,考取资格之后回到美国担任修复工作。目前美国的亚洲修复领域面临着新、老代际交替问题,当前具备专业亚洲修复部门的美术馆,仅有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和弗利尔美术馆、克利夫兰美术馆、密歇根大学美术馆,该领域许多在职修复师已经超过60岁。美国本土提供纸张及亚洲材料修复训练的学院十分有限,年轻修复师经过长时间训练后,仍要面对职位和市场的狭窄,所以美国本土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致力此道。当前美术馆中的中国文物修复师,仍大多以中国大陆老一代修复专家、和台湾新一代修复师为主。

在美国最初从事亚洲书画修复的主要是来自日本的修复师。在亚洲,日本文物修复技艺传承被认为相对完善,而他们的传承方式也和欧美国家的高校教学有一些区别。

据日本观察员蒋丰介绍,文物保护日本首先在法律上比较重视,另外一个特点是重视对修复技术人员的培养,现在日本修复技术人员大多是在五六十岁中间这样的技术人员,他们大概在高中毕业以后就进入到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不需要更多高等文凭,而是需要一种工匠精神。相对来说年轻人思想跟手腕都比较柔软,比较容易学成。除了这一部分人以外,日本大专学校还开设一种专门课程,为保护文物准备一些后续人才,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到修复工房实习,从这里面挑选毕业生。文物需要修复时可以从国家申请补贴。整体看,日本文物保护体现在法律上、人员培养及制度上。


编辑:杨岚

关键词:修复 文物 培养 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人才贯通培养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