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青年就业故事:听父母还是听自己? 就业还是创业?

2017年05月05日 16:59 | 来源:半月谈
分享到: 

创业路上,荆棘和美景都是财富

重庆科技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大四学生武孔波自大一起就迷上摄影。2016年5月,他在学校里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专门为大学生拍摄证件照、形象照、艺术照。今年初,武孔波又联合重庆高校的多名合伙人成立了重庆影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CEO,目前公司旗下已有两个实体工作室。

“我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司忙到晚上11点左右才回到寝室,创业确实辛苦,但我是苦并快乐着。我在创业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进步,也感受到真正的温暖,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武孔波说。

然而不是所有创业者都有武孔波的实力和运气。“2015年创立公司后的半年内没有任何收入,团队中最初的16人只剩下2人。”生于1991年的张鹏忠,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广州一家商贸公司辞职后创立了青海乐活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原本想通过互联网销售青海特产冬虫夏草,却在一开始便遭遇了创业“滑铁卢”。

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搬入郊区一间月租金500元的出租房,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15元以内,最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后来经营情况才渐渐好转。

记者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有的学校创业学生人数增加了50%以上,大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部分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表示,目前大学生“三分钟热度”的创业行为多见。其原因首先是心态不稳定,对困难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抗压性较差;其次是专业知识十分欠缺,一些大学生创业者缺少企业管理、经营策略和财务流通等相关知识;三是缺乏必要和基本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与社会严重脱节,一些所谓的创业理念与市场衔接不上;四是筹集资金困难,导致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打退堂鼓,放弃了最初的梦想。

创业扶持并非“画大饼”

尽管大部分人的创业路途崎岖坎坷,但近些年,创业者们的心态也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变化。“早期创业热潮当中有不少人比较盲目,创业以快速挣钱为目的,叫‘做生意’。如今更多的创业者是在创事业,追求实现自己理想、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事业。”青海青年创业园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超说。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青年菜君”创业项目负责人任牧建议,大学生创业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创业观,要想清楚自己适合哪些领域,不要盲目选择“风口”,因为无论经验和人脉都无法与社会上的企业相抗衡。政府、高校、媒体、机构等也应全面呈现创业生态,让大学生认清风险。此外,创新创业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是单干才是创业,加入创业公司、做小生意等也都是创业。

当前,为重点帮扶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地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等多措并举,为创业者打造坚实后盾。重庆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李为民说,2015年以来,重庆共发放高校毕业创业担保贷款4.59亿元,扶持创业3619人,带动就业17009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已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帮扶大学生创业。北大推出了“创新创业成长计划”,为大学生创业优秀团队提供3万元至5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专门成立创业学院,聘请各领域专家及企业家校友担任“创业指导高级导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创业实训基地。

“也许明天,我会加入创业的队伍,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创业,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遵循着自己内心的声音,踏踏实实地为青春涂上色彩。”北京城市学院毕业生王硕朔说。 (采写记者:韩振 赵小帅 魏梦佳 吴振东 李琳海 徐文婷)  

编辑:梁霄

关键词:青年 就业 故事 创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