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张燕瑾:戏曲要有观众 关键在于戏曲本身

2017年05月08日 09:3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戏曲要有观众,关键在于戏曲本身”

学术周刊:昆曲、京剧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戏流传至今,有些还被纳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您怎样看待当今戏曲的保护状态,应如何更好地使之得到保护与传承?

张燕瑾:戏曲要有观众,关键在于戏曲本身,能够让观众爱看,愿意花钱买票。自从花部兴起后,演员逐渐主导舞台,剥夺了剧作家或文人对舞台的主宰权,这就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素养。梅兰芳先生演过几百出戏也是如此,不光会演戏,还擅长书法、绘画。欧阳中石先生除了演戏,书法、逻辑学等有多方面的造诣。这些大家可谓给后学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戏曲行当博大精深,行当齐全。在明代之前,多是生、旦戏,随着折子戏的流行,其他行当也开始发展,比如《水浒记》中张文远、阎婆惜那几出戏,像《借茶》《活捉》等等,都是以丑为主角的传统戏。当今的京昆舞台,除生、旦戏外,其他行当戏逐渐消失,特别是表现阳刚精神的武戏,也已少见。要传承首先应把原有的东西都继承下来,当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周列国”,在发展中有所流失可以理解,但起码有些行当要保留与传承,有高难度表演的剧目也应原汁原味、不省工减料地保留与传承。如果翻来覆去只是那么几部戏,而且行当单纯,老戏迷都丢了,还谈何新戏迷!

戏曲是具有综合性的,演员身边应该有一些能提出真知灼见的朋友。就拿侯宝林先生来说,他的相声是真正雅化的相声,像《醉酒》,如诗中绝句,百听不厌。据已故的吴小如先生说,这是著名学者吴晓铃先生给提供的素材。还有程砚秋先生,身边也是聚集了一批好友来为他编戏。假如演员只交拍巴掌叫好的朋友,恐怕其艺术造诣很难更上层楼。

学术周刊:《关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阐发传统文化的精髓。您认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应如何深入阐发?

张燕瑾:阐发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要弄清传统文化的概念是什么。传统文化有它产生的时代与背景,有不少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自然应当淘汰,比如“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现在还天天广播似乎不太合适。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走向未来,而不是用古人束缚和阻挡前进的脚步。所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还是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问题。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只要认为对的,就要信奉它、实践它,认为不对的,就要抛弃它。为人之学,则只是为了装饰自己,以学谋利。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希望学者中多一些为己之学,树立躬行践履的活榜样,起个带头作用,少一些为人之学。

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我认为说不如做,宣传不如展示。如果强迫别人接受,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是这样,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位彬彬君子,才会有人愿意跟你交朋友,向你学习。学者有长者型学者与才子型学者之分,我接触过一些前辈学者,比如余冠英先生,他家的客厅非常小,住得很简陋,但跟他在一起却会很舒服,有和蔼可亲、如沐春风的感觉。有学者比较尖刻,恃才傲物,自以为独得传统文化之秘辛,听不得不同意见,则本身就已违背中华文化传统,还谈什么传统文化。因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于学者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言行一致,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践履高尚的人生理想,起码应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即使做不到要为真理而斗争,也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明知其非还要鼓之吹之,这便不是无知而是无耻了。总之,不讲人格操守便谈不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要把传统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应体现于行为举止,而不是口头笔下。

“提升戏曲理论水平,任重道远”

学术周刊:您是第九、十届全国政协的老委员,在政协履职期间,对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或戏曲方面,您有哪些建言?

张燕瑾:我在政协履职期间,跟随文史学习委调研过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全国多地的名人故居、文物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参与提出了诸多建议与报告。我还参加了全国政协京昆室的一些活动,接触了一些表演名家,从学术研究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当然有些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把表演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不管是演员,还是学者,都还有一定距离。

学术周刊:在您看来,戏曲的传承发展,尚且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才行,应如何提升戏曲理论水平?

张燕瑾:演员方面,特别是名家,有好身段好身手,下过苦功夫,令人敬佩,但在文化素养方面是不是还需进一步提升?有的演员甚至将常见的字都读错唱错了,更谈不上掌握戏曲发展、声腔变化等理论知识。

对于戏曲基本的理论研究,也应当更加重视。比如“手眼身法步”,其中的“法”究竟是什么,学术界至今尚未探讨出来。不论是表演经验还是舞台规律,有力度的理论之作还是很不容易见到的。因为缺乏理论支撑,很多新改编的剧目,总是有些莫名其妙,比如传统戏曲的布景简单朴素,观众的注意力都在演员身上,而一些新改编的剧目,将布景打造得金碧辉煌,反而影响了观众对演员的关注。布景太多太大太写实,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反而显得不真实,也违背了戏曲写意性表演的本质。总之,提升戏曲理论水平,不管对于学者,还是演员,任重道远,且刻不容缓。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戏曲 传统文化 传承 表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