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加强机制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

2017年05月15日 10:28 | 作者:梁国勇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u=3668565873,1517393127&fm=11&gp=0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朋友圈”,更是一个深度合作的发展利益共同体。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发展共赢,离不开机制建设这个重要基础。这也是落实本次高峰论坛在凝聚各方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支撑体系等方面成果的具体要求。

相关机制建设包括贸易、投资、融资、科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国际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也涉及外交、环境、社会和人文等非经济领域。具体制度安排涵盖了多边、双边等层面的国际交流,以及企业、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沟通机制,形式灵活多样。

伴随“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机制建设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关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对接机制。作为一个国际经贸合作大平台,“一带一路”强调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对接,以促进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这与传统区域合作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模式不同,需要探索具体的实现机制。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些重要节点国家的情况看,蒙古的“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间走廊”、沙特的“2030愿景”、埃及的“振兴计划”等国家计划都可与“一带一路”协同推进。另外,欧盟的“欧洲投资计划”和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也可与“一带一路”相互对接。总体上看,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对接可以在双边和区域层面同时发力。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推进机制。突破基础设施不足和工业产能落后的发展瓶颈,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因此,金融合作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资本向发达国家逆向流动的大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外汇储备下降等问题。展望未来,应强化沿线国家在货币和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加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中的作用,并推动建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初级商品贸易领域的人民币结算机制。

第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协同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为“一带一路”提供了顶层指引。近日,环保部、外交部、发改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突出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国际上也将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这无疑是非常积极的进展。

共建繁荣、共赢、绿色、和谐的“一带一路”,既需要审慎的战略思考,也需要周全的机制建设。这不仅是中国的责任,也是沿线国家的责任;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企业和公民的事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全面分析、深入探索。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一带一路 建设 机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