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带一路”含深厚底蕴 和合精神源远流长

2017年05月15日 16:40 | 作者:刘庆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和合精神源远流长

■编者按:

“一带一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又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刊邀请委员们撰文,展现“一带一路”的人文风采。

2016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中国大运河项目,以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进入了申遗的最关键阶段。傍晚,手机响起,我赶紧接听,那边话音传来,表决刚刚结束,两个项目全部成功!真是千载难逢的成果,我很兴奋,过去我们申遗是点状的,一次一个,而这一次则是线性的,申遗成功意味着这条线上的几十个遗产点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我对来家里采访的记者说:这说明世界认同中国的历史贡献。

我的学术专业领域是大遗址考古,近十年来,作为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我一直参与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在对其不断研究的同时,也自然有许多关切。2006年两会,我们5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呼吁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记得就在那之后不久,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也提出来了。在我看来,这两个项目的申遗都是国家工程,是历史在今天的传承。

申遗的前提是要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有清晰的定位,所以必须回答清楚,丝绸之路是什么?我们知道,“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请的项目,但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丝绸之路是中国人开通的,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贡献。古代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里有很多功能:政治之路、外交之路、经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等等,这些都没错,但我认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是“和合”。中国的丝绸之路与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殖民主义不同,它秉持着和合精神,体现出中国人所崇尚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条和谐友好之路,因此它带来的是经济繁荣,文明互鉴,共同发展。这一点可以从诸多考古发现中看出来。

上世纪70年代,在西汉薄太后墓南陵陪葬坑中出土了一头犀牛的骨架,经考证,这是南亚犀牛,是当时作为礼品送到汉朝来的。说明当时丝绸之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否则这么大体量的犀牛无法运送过来。而把犀牛作为太后墓葬的陪葬,则体现了汉朝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在当时的长安城,汇聚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朝廷专门在上林苑给外国来宾修建了宫殿,有的建筑就以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国外土特产命名,如“葡萄宫”等等。小到亲戚朋友的来往,大到国与国的交往,都以尊重友好为前提,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基因。唐太宗昭陵陵园之内的“十四蕃酋像”、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陵园南司马门之外的“六十四蕃酋像”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再看看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先秦时代,从东亚经过南亚至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近年来,学者对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小户杨村的“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碑文研究发现,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620年,唐代航海家、外交官杨良瑶就以“聘国使”身份携带判官和国信、诏书,率外交使团,乘风破浪从中国东南沿海、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最后抵达远东伊拉克,完成了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外交之行。像广西北海的合浦博物馆,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物化载体。中国大航海带来的是友谊和文化交流。

我想,如果没有中国人开辟的这些古代丝绸之路,中华文化不会这么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给世界文化增添更多的精彩,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之路。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利益共同体,依然是开放包容、和平友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是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从历史上看,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时候,也是中国历史兴盛的时候,丝绸之路兴盛于汉唐时代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就在汉唐时代。现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一带一路”的影响越来越大,将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这正是中国为世界历史发展提供的正能量。

(作者系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中国 和合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