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张国祚:努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

2017年05月16日 14:01 | 作者:张国祚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作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张国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应科学把握国际话语权的内涵和实质,积极探索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方式方法,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认清国际话语权的内涵和实质。国际话语权是指一个国家的主张在国际舞台和外交场合的权重与影响力。它事关对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的捍卫,事关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国能否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捍卫国家主权、荣誉和尊严,合理承担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其国际话语权大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话语权的争夺集中表现在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争夺上。例如,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西化分化”战略,目的是通过输出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主张和制度模式来增强国际话语权,拉拢和诱导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使他们接受和认同美国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反对或厌弃马克思主义,以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苏东剧变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与进攻,其领导集团在思想领域丧失了话语权,失去了国际国内舆论的支持。

讲故事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方式。话语连着故事。生动感人的故事,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对故事及其涉及的事件和主张的认同,进而提高讲述者的话语权。实践一再说明,只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话语讲述感人的故事,就能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话语权。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这是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们的共性。不管地域相距多么遥远、肤色差别多么明显、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多么不同,善讲故事和乐听故事都可以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在出访亚非欧美的公开演讲和在国外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多次讲述中外交往史上温暖人心的故事。有时故事虽小,但发挥了情感黏合剂的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讲故事、话友谊,举重若轻,如春风化雨,无形中拉近了中外听众的心,凸显了中国领导人的亲和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在讲好中国故事中不断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抱着冷战思维,千方百计为我国发展制造麻烦:不时制造和散布“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有意歪曲事实,试图抹黑中国,使中国丧失国际话语权、失去国际舆论支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我们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倾听中国声音,关键是要运用中国话语,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充分认识一个具有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中国,一个繁荣发展、充满机会的中国,一个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一个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团结统一的中国,一个山川秀美、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中国,一个奉行和平和谐、亲诚惠容、合作共赢外交政策的中国,一个勇于承担国际义务、国际责任的中国,一个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和全球发展贡献者的中国,一个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中国故事 话语权 传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