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特贴”是对专业精神的尊崇

2017年05月17日 15:30 | 作者:胡宇齐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与高精尖没啥关系的基层劳动者,也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日前,23岁的重庆姑娘剪发剪成副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消息,让一众网友颇感意外。其实,这并不鲜见。经媒体梳理,一大批在普通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劳动者都曾享受过这份荣誉,比如浙江维修电工慎建民、河南公交车长徐亚平、河北农民谢铁桥等等。

国务院特殊津贴表达着国家级别的礼遇。向普通岗位的劳动者发放特殊津贴,是在向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表达敬意,更是向全社会传递一种再鲜明不过的价值导向。那些深耕细作于本职工作者,那些以工匠精神追求技艺极致者,那些积累点滴之功缔造行业神话者,理应受到尊重和嘉奖。而对专业精神的尊崇,本质上是对劳动价值的肯定。

礼遇劳动者、尊崇劳动,是社会主义中国始终致力倡导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凝固在著名的历史瞬间里。1959年10月,在聚集了各行各业劳动者杰出代表的全国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紧紧握住淘粪工人时传祥的手,“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种价值,彰显在一整套庞大而规范的国家表彰体系里。新中国建立之后,全面推广劳模评选制度,定期在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层级评选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青年突击队等等。千百年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一跃而成为广受尊重的人,这种地位的提升前所未有,劳动者受到的激励与鼓舞前所未有,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各项建设,而且也对新中国社会风气的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袁隆平曾说,“劳模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品牌”。诚如此言,一路走来,国家行为让劳动精神得以沉淀。而今天,我们更需要重温永不褪色的劳动价值,培厚崇尚劳动的精神土壤。审视中国的历史方位,我们站上了历史的高岗,转首回眸有足够多的欣慰,举目四望也有此前从未遇见过的“成长的烦恼”。在这个观念多元的社会,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甚至不劳而获的思潮还有市场,“劳动”二字大有蒙尘之虞。对此,我们必须反复强调,只有持续辛勤劳动,才能铺就复兴之路,才能有美好明天。这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价值观。

劳动精神,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原色。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从心底发出一句呐喊——“活着不是就为了活着,我不甘心!”或许,活着的意义,会在劳动之中自然彰显;“你将如何存在”之问,会在劳动中收获最好的答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劳动 尊崇 劳动者 专业精神 价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