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战机医生”陈卫林的航修报国梦

2017年05月18日 10:42 |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陈卫林用匠心为战斗机把脉治病

【身边的大国工匠】“战机医生”的航修报国梦

陈卫林在工作一线。 (资料照片)

近日,在安徽国营芜湖机械厂一个寻常的角落里,《工人日报》记者见到了该厂首席技师——鼎鼎大名的“战机医生”陈卫林。当时他正在拿着一个废旧的零件仔细琢磨着,而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决定着一架战斗机能否继续运行。

这位“战机医生”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一位“弹棉花”的手艺人。父亲守着他的弹弓做了一辈子棉被,陈卫林也已经修了整整20年的飞机。他说:“每天都是新鲜的,因为每个零件都是不一样的。做一行就要认真执著地把这一行做到最好。”

为战斗机“治病”的“医生”

如果将一架战机比作一个人,那么战机内无数零部件就如同人体器官一样,每一个零部件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机能。陈卫林就是在战机“生病”时,为它们把脉“治病”的人。

陈卫林主要从事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加工,因为专业技能高超,在许多精度高、加工难度大、形状复杂、任务紧急的零部件生产中,陈卫林被指定为唯一的加工者。

“战斗机的零件基本是唯一的,坏了之后就没有替代品,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没有给定参数的情况下,造出一个相同的零件。”一个磨损的零件交到陈卫林手上,首先要检查的是这个零件是否能被修复,如果不能被修复,他需要按照这个磨损零件的样子“凭空”制造出一个崭新的零件。

了解零件功能、测绘图纸、编制加工流程、加工零件,说来容易的几个步骤,都需要陈卫林和他的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技术攻关来实现。

一个“小螺栓”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令陈卫林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2006年的一个螺栓加工任务。在一次某型新机修理过程中,螺栓必须加大尺寸换新,但国外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国内虽有一家企业生产却报价惊人,一架新机光螺栓费用就要300万元。

陈卫林带着他的团队主动承揽了这个任务,他们从原装备上拆下螺栓,照着做出来之后进行比对,不断改进加工过程,经过2个多月、100多道加工工序和反复试验后,不仅成功制造出了这个螺栓,还提高了其结构强度。

编辑:梁霄

关键词:战机医生 陈卫林 航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