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成员建言中小企业融入“一带一路”

2017年05月23日 10:38 | 作者:曹亚杰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有底气才能走出去 

——民主党派成员建言中小企业融入“一带一路”



res01_attpic_brief (2)

今年四月上旬,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率领调研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镇西安调研自贸区企业注册情况。


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东大约25公里,由中白两国合作共建的“中白工业园”,在去年底已有8家中白俄罗斯企业入驻,今年底注册商家将达20家。2015年5月,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时指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如今,不止“中白工业园”,瓜达尔港、喀喇昆仑公路、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等项目,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足迹,其中很多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抓住机遇,纷纷走出国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困 境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亮眼成绩的背后,不能否认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民盟中央副主席田刚认为,从民盟中央近些年的综合调研情况看,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小企业要真正“走出去”还存在三个层面制约:管理层面上,体制机制有待理顺;社会层面上,国际合作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国际化人才缺乏;企业层面上,仍“扎堆”在附加值较低的密集型行业和低端生产制造业,且以个体投资为主。

致公党中央常委黄因慧更关注人才方面的短板。他表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方面有缺口,在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总体上仍处于政策和制度建设的完善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成效。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与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的限制,中小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确实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异国他乡面临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法律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此外,资金不足、产品定位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走出去难,融入当地环境难的两难困境。

建 言

各民主党派也一直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早在2016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就提交了《关于积极引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提案》。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扶持民企“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措施,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鼓励建立商会协会民间合作机制,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革中央副主席傅惠民今年4月在参与民革中央调研组就“一带一路”西北发展展开实地深入调研时建议,加强与沿线国家自贸协定签署,加强走出去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设立“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的保险或担保机制让更多的企业没有走出去的后顾之忧。

田刚认为,应该完善法律、财税、金融等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境外投资法》,明确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减少审批部门,由直接管理过渡到间接监控、监测和引导。加强财税扶持,实施结构性减税,加快全面签订和落实“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构建全方位开放的金融支持体系。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缓解境外投资融资困难。

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蔡继明表示,要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当中,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优势,应尽快地出台适应互联网金融生态的体制和规划。

“促进交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民盟中央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提案》,针对人才培养问题,提案建议设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每年公开选拔的方式,选取中国学生作为交换生,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2年至3年的交流学习。完善国际人才制度。加强国际人才相关签证、社保、医疗等配套政策制定,为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叶青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人才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服务于工程建设和经济贸易人才;二是服务于区域政治和秩序人才;三是服务于区域性人文交流与合作人才。他认为要着力加强这三方面的人才培养建设。

前 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需要各方面协调来解决。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要做到真正“走出去”要聚合国内的力量,整合资源,集中优势,也要做到在国家的支持和指引下,结合当地实际,实现互利共赢。

广大中小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做到整合自身力量,分享“走出去”的成果。去年11月,在天津召开“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及天津市民革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士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天津市委会主委田惠光在此次研讨会上表示,研讨会重点围绕优化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力求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四直辖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互利共赢。

广大中小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要从中国的发展实际出发,与所在地做到融合发展。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体现了中国的文明与哲学滋养。“简单来说,中国收获了世界的信任,也在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中,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信心。”他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倡议,更是一种行动聚力。

近3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现了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辜胜阻认为要想融入当地的发展,涉外专业服务是急需补上的短板。“要推动商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两国企业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其既当好‘娘家人’,又当好‘牵线人’。”他说。

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王济光认为,中小企业要做到融合,就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而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是当务之急,只有解决好这“两通”,通过投资解决当地就业、设立经济合作区、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才能很好地推进当地的中国项目建设,帮助当地社会更好地接纳中国企业。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小企业 走出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