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把“泥娃娃”变成“金娃娃”

2017年05月23日 11:29 | 作者: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胡新明这个名字人们也许并不熟悉,但他的作品却是家喻户晓。

今年春晚吉祥物———凤翔泥塑“凤尾鸡”正是由他创作的。

“凤尾鸡被设计成央视春晚的logo,让我感到无比激动!”作为受邀嘉宾,胡新明亮相中央电视台2017年元宵晚会。作为凤翔泥塑的传承人,胡新明为老祖先留下的这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绝技感到骄傲;为凤翔泥塑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骄傲;也为父老乡亲们的智慧感到骄傲。


_DSC4977


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凤翔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是先秦故都雍州所在地,凤翔泥塑最早只是逢年过节艺人们走村串户卖给孩子们的“耍货”,也有祈求平安、祭祀、镇宅等功用,由艺人们走村串乡、庙会摆摊销售。传说其始于先秦时期,是至今我国保存最古老、最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之一。2006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现在凤翔泥塑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县城东南的城关镇六营村,今年52岁的胡新明就出生于此。热爱美术的他从小随父母学习传统泥塑工艺,在年龄尚小时就创造出了有自身风格的作品。1985年,年仅19岁的胡新明有幸作为民间艺人代表,赴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友好访问。而就是这次访问让胡新明对祖传的手艺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几分钱的泥塑卖50美元,一毛钱的泥塑卖100美元。老祖先留下的手艺在国外人眼里就像宝贝一样,我从此认定凤翔泥塑不是个泥娃娃,它是个金娃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凤翔泥塑的“黄金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各地的民间民俗文化开始复苏,当时的六营村几百户人家都在从事泥塑生活。但是很快,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泥塑的市场急剧减少,艺人们纷纷停止了生产或者转行,因为“出去打工赚钱更快”。

1996年,在外打了几年工的胡新明回到了家乡,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份自信,“泥塑是金娃娃。”通过认真研究,他认为凤翔泥塑陷入低谷有自身的原因,那就是造型样式较少、极易破损、包装太过简易。

传承离不开创新。胡新明从西安古城墙中得到启示,尝试在原泥料中加入糯米、桃胶等材料,使泥塑结实耐用,不易破碎,研制出了“摔不烂泥塑”生产工艺;创作了斗牛、平安马等20多个新品种。凤翔泥塑这门古老的手艺在胡深、胡新明等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迎来了新的春天,泥塑作品《马》、《羊》、《猪》先后被选为生肖邮票图案。2009年,胡新明的泥塑作品《座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最高奖———山花奖。

目前六营村从事泥塑生产的有60多户,年产10万件,产值达1000余万元。谈及未来,胡新明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乏人。“现在从事泥塑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人,年轻人向往着外面的世界,难以坐下来忍受这份寂寞。保护比较被动。”他说,尽管在一些大学开设了培训班,设立了工作站,但目前还没有哪位大学生就未来愿意从事这项事业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在市场大潮的冲击和工业文明的同化下,民间工艺美术生存堪忧。”作为宝鸡市政协委员,胡新明在今年的市政协全会上表达了对于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的思考。他认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艺人们对市场经营不甚了解,创作的产品层次低、社会认知度差是限制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他建议,要通过特色、创意,形成品牌优势;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著名艺人的作用;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工艺美术发展找到一条长盛不衰的发展道路。“真正把民间工艺美术打造成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编辑:杨岚

关键词:泥塑 把“泥娃娃”变成“金娃娃” 凤尾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