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听中央社院教师给新阶层人士讲中华文化

2017年05月23日 13:47 |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网站
分享到: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不是最古老的国家,但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从未间断,而且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几个国家中唯一拥有悠久历史、而且文明延绵不断的国家。虽然中国不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却拥有独一无二的世界地位。究其根源,在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大一统’理念和制度的影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课堂里,年轻的80后教师冯海波用这样一段话为《文化自信与新的社会阶层使命担当》这堂课开场。


冯海波为新社会阶层人士研究班授课


新阶层班齐聚各行业大咖

冯海波面对的授课对象,是60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些人是专程来中央社院参加中央统战部第十三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的。

他们中,有民营和外资企业高管,有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有公益组织、社工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有媒体大V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还有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自由画家、自由音乐人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80后。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时代的中坚力量。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新的社会阶层”。

中央统战部八局局长张明这样概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要特征为分布在体制外,绝大多数为党外人士,专业素质较高,中高收入者居多,社交方式网络化特征明显。他们以中青年为主体,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职业流动频繁,思想活跃多元,非常关注社会问题。”用研究班学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拙朴投资管理中心合伙人邵楠自己的话说,新社会阶层人士是“专业人士”,每个人都有专业背景;是“意见领袖”,可以将正能量带到更多的新社会阶层人士中;是“富裕人群”,可以在社会公益和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作用。


新社会阶层人士研究班学员认真听课


冯海波是社院马列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今年34岁,是社院最年轻的主讲老师之一。给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们讲中华文化,自己首先得有两把刷子才行。他说,为准备这堂课,他把讲义反复打磨了好几遍。而他的大领导,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更是在讲义上改了又改。

用潘岳书记的话说,社会主义学院的特点就两个字,一个“多”,一个“融”。如何把身份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庞杂的各界精英聚合在一起?靠什么融合?潘岳和冯海波们找到了一把钥匙,那就是中华文化。


新社会阶层人士研究班全体学员在中央社院合影


从“大一统”到“礼法合治”

给新社会阶层人士讲中华文化,冯海波把重点放在了汲取古人智慧,从传统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制度与实践中提炼有益经验,从而为新时期中国社会治理提供一种有效方案,为新阶层人士更好地服务社会、履职尽责提供一种借鉴。

讲中华文化,既要追根溯源,也要正本清源。冯海波课程的着力点在于阐释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大一统”。很长时间以来,“大一统”这个概念的内涵被严重窄化甚至污名化了。冯海波在课堂上对此作了深入阐释。

我们再给大家划划重点,看看冯海波老师是如何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吧。

——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礼法合治”治理传统,虽然蕴含着对等级和尊卑等封建秩序的认可,但就其思想本质而言,“重礼轻法”“德主刑辅”“为政以德”“正己修身”“政得其民”等理念值得借鉴。“礼法合治”无疑是古代社会所能选择的成本最低的国家治理模式。

——科举从大一统社会中产生,又重新塑造了大一统社会。科举是一项具有世界影响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最公平的选官制度。它的直接影响是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奠定了古代社会“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大一统政治格局。科举还是一种开放性的选举制度,是大一统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奉行“天下为公”的政治共同体,在技术上不可能人人都直接参与国家的治理,而选贤与能始终是中国选举制度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公平、开放的制度。

——乡贤文化是一种精英的、乡村的、伦理的、追求政治的多元复合的文化,它包含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正因如此,乡贤阶层与乡贤文化才能传承千年而不衰。中国古代社会,正是有了乡贤阶层与乡贤文化的存在,以及与乡村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乡村文化和乡规民约,才保证了古代社会的持久稳定,保持了大一统政权的持续存在。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就是要积极培育中间阶层和发展社会组织,使其发挥乡贤阶层的类似作用,真正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和国家发展的推进器,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

——制度与治理不同。制度主要是国家的基本制度,治理主要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不是中华文化的失败,也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失败,而是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败,更重要的是近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失败和治理能力的不足。

讲清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讲清楚以大一统、大中华为核心要义的中华文化,是中央社院的一项大工程。不但要面向新社会阶层讲,也要面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侨青年精英们讲;不但要由冯海波这样的社院优秀教师讲,还要请进国内外的优秀名师,比如北大名师钱乘旦、杨立华、干春松,比如西方知名汉学家安乐哲、贝淡宁。讲清中华文化的精髓,建立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这是中央社院正在潜心做的一件大事。

社院是这么设计的,学员们认可吗?研究班副班长、北京市人大代表、侨网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峰说,中央社院文化共识教育的理论体系设计很好,教师讲述层次清晰,易于接受。


刘峰在学员沙龙上发言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上海浦东新区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是研究班学习委员,本身也是一名民办教育机构的运营者。她说,用“大一统”“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概念阐述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很有创意,便于理解,有助于加深我们的文化自信。卢慧文说,她的学校有500名外籍员工,要对他们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相融合。


卢慧文在结业座谈时发言


中国许可贸易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永新智财律师事务所主任邵伟是一名专利方面的资深律师。他说,通过文化共识课,他了解到“和而不同”不是人的思想的整齐划一,而是要接受统一的价值观。网上有一些中国史观,对于中国历史有不同看法,今天的课给予了很好的回答。中国历史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课程让我们对中国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丰满,感到非常振奋。

研究班里有好几位专职“文化人”。上海周浦美术馆副馆长赵朔是一名自由画家,他说,冯海波老师讲了要坚持文化自信,他要以身作则,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回去后,他将通过个人力量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自由职业者。

寇广平是一名网络作家,现任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中文在线集团17K小说网签约作家。他说,通过学习中华文化,他知道了一个知识分子要怎么做才能更爱国。“回去以后,我要把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更多地写到我的作品中,使读者对国家、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新社会阶层人士研究班学员们展示风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远,把它浓缩在短短3个小时的课程里,还要讲清楚、说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央社院的魄力和眼光。实际上,这堂课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中华文化这把钥匙,让当今中国社会最活跃的新阶层各群体的学员们激发起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出呵护本土文化精髓、发扬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厚情感和信心。从上面这些学员的话语里,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代青年精英对于祖国文化的深沉自信吧。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新阶层人士 中华 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