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玉石红木玉石红木

鉴定达人如何看高古玉器

2017年05月25日 16:01 | 作者:芜生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学习玉器考古报告、借鉴前辈经验,无疑是高古玉器藏家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在对器形、用料的考据过程中,收藏的乐趣尽显。而在玉器研究者洪殿旭看来,对于经验与知识水平较高的鉴赏家来说,辨别高古玉器的真伪,往往通过较为传统、便捷的方式,他们眼中关注的重点即是“包浆”“手头”“手感”“老玉新工”等。

玉神人首 石家河文化 上海博物馆藏

据洪殿旭介绍,“包浆”一词在清代文献中已存在,指玉器表面的皮壳特点。包浆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为沁色和盘色,沁色指玉器埋在地下或传世过程中,由于受周遭环境的影响(包括埋藏环境、保存条件等)在玉器表面形成的一层颜色变化包裹物质,多见白色、铁锈色、暗黄色、黑色、绿色。其中白色称“水沁”;暗黄色称“土沁”;铁锈色有人称“铁锈沁”,也有人称“血沁”。沁色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或因玉器染色,或因风化形成,又因玉器埋藏的时代、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汉代以前玉器沁色较重,南方出土玉器称为湿土出土玉器,“水沁”较重。红山玉器被一些人称为北方燥土出土玉器,有些无沁色,有些则是“白色沁”“铁锈沁”“暗黄色沁”但色泽浅淡,仅有少量玉器为较重的白色或褐色沁。 “包浆”形成的光泽,也是鉴定古玉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玉的包浆柔和,自然,幽光内敛且有古旧之感。而伪造包浆有的过于光亮,轻浮,油性过重,缺乏层次感,有的则过于均匀,甚至不常接触的部位也有包浆的感觉。

【春秋】龙形饰 上海博物馆藏

“手头”,一般指玉器拿在手中的重量感。与玻璃和塑料等仿玉材料相比,玉料的密度较大,手头较重。许多仿玉大多在器形、纹饰、颜色、亮度等各方面都可以惟妙惟肖,但拿在手里一掂,却轻飘飘的。

“手感”,是指玉对温度变化惰性的性质,常见玉料绝大部分是晶质集合体,有较好的传热性,所以手摸玉器会有冰凉感。但有些仿品系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冰凉感会很快消失。

【战国】  双龙首璜  上海博物馆藏

“老玉新工”,是指现代人利用古代出土玉器或遗留下来的老玉料、古玉残件等重新加工改制成的玉器。在造型、纹饰、工艺特点都符合古玉器时代特征时,进行玉器鉴定就需要藏家对材料、工艺新旧有更深的了解。

另外,应该积极引进自然科学方法,来判断玉的材料、产地及琢玉工艺。自从引进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相、中红外光谱测定、近红外光谱测定等物理学方法,玉材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成问题得到了解决。模拟实验和微痕研究,则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线切割和铊切割、手刻及铊刻的争论。

(部分资料来自中国文物网)

【商】  嵌绿兽面纹戈  上海博物馆藏


编辑:杨岚

关键词:玉器 鉴定 高古 包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