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微拍堂赝品猖獗自毁前程

2017年05月26日 17:26 |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近日,初涉收藏的郑先生从微拍堂竞得一幅“范曾”书画作品,有出版、有合影,自以为捡了大漏,但几百元的价格令人生疑。经业内专家鉴定指出,“作品是低仿的赝品,而且名家与作品合影的照片PS痕迹明显,所谓出版也存在明显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微拍堂平台应该有严格的入驻门槛和监督机制,从目前平台的运营状态来看,监管力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有助长态势,因为这些赝品常被推送给订阅者。

伪作猖獗

“名家作品”白菜价

其实,类似郑先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对名家作品缺乏基本判断,大名头、低价格是吸引其进行购买的重要原因。然而,单凭对艺术的憧憬和一夜暴富的梦想进军收藏,终局无疑是被现实打击。

为更好地了解这一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也关注了“微拍堂”的公众号,很快,推送内容就来了。在这一平台上,各种尺幅的齐白石、傅抱石、启功、许麟庐、沈鹏、张海、韩美林、范曾、何家英等名家作品应有尽有。一幅带出版的“齐白石”贝叶草虫以333元成交。四尺对开、带出版的范曾书法作品,最终以260元成交,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从2016年秋拍的雅昌指数来看,齐白石作品成交单价为116万元/平尺,范曾作品成交单价为14.2万元/平尺,从这一点来看,花几百元捡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暂且抛开价格不说,一些作品的合影和出版物也很蹊跷。合影照片中,艺术家手跟脸的颜色存在差异,肢体比例失调,有明显的PS痕迹。从出版著录来说,这几幅作品竟然都有同一本名为《中国书画家》期刊的出版。翻看微拍堂比较活跃的多家机构拍品历史记录,名家作品几乎都出自该出版物。

有业内专家认为,如果商家明确告知作品是“名家款”或者仿品,如此低的价格还是有买家的,可以作为家居装饰等。但用各种并不高明的手段来伪装成名家之作,对于艺术家和藏家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宋建文表示,“真品价格在业内是相对透明的,高仿品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在传统实体拍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拍卖,海外市场也不例外,因为价格便宜,高仿品可能卖得比真品还好。另一方面,艺术品鉴定存在难度,也很难有确切的定论,这也给高仿品很大的生存空间”。

令人不解的是,在微拍堂的“优店”推荐一栏,有些“满眼尽是伪作”的机构竟然赫然在列。那么,微拍堂的入驻门槛是怎样的设置,监管机制又发挥了哪些作用?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专门咨询了微拍堂客服人员。客服人员强调,入驻商户需要缴纳500元的认证费,还要缴纳1000元起的消费保证金,然后就可以自己上传作品。当问到是否可以售卖近现代或者古代作品时,客服人员表示商户可以直接上传作品,但对于商户是否具有相关文物经营资质却并没有提及。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微拍堂 作品 平台 微拍堂赝品 赝品猖獗自毁前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