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闫伟:真现实才有真口碑

2017年06月02日 09:15 | 作者:闫伟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作者:闫伟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近年来,现实题材作品一直在我国电视剧制播中占据半壁江山,从都市剧到乡村剧,从刑侦剧到军旅剧,从行业剧到青春剧,不一而足。但是,一定数量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远离了现实主义精神,无视社会热点、放大杯水风波、重包装轻内核、有颜值无灵魂等现象常常遭人诟病。而近期《北方大地》《继承人》《卧底归来》《欢乐颂2》等一系列现实剧亮相荧屏,不仅从某些侧面满足了观众对于时代和社会的认知渴求,也再一次引发了业内对于现实题材创作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关注和思考。

12-1F306103959

12-1F306104007

《欢乐颂2》剧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我国电视剧的精神主脉,现实剧的创作生产尤应奉此为圭臬。遗憾的是,某些创作者只把“热爱人民、深入生活”当作一句动听的口号,人虽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拆除与百姓之间“心”的围墙,因而所创作出的作品始终与观众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情感隔膜。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的人,有形神,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只有真正走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才能真正地易地以处、换位体察,切身会意其所思所想、感知其所言所行,进而让镜头下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神完气足。

毋庸讳言,时下某些情感剧中的角色,台词和动作明显不符合特定环境下的必然性与规律性;某些行业剧中的角色,只见生活气息而不见职业气质;某些青春剧中的角色,平面化、脸谱化、空心化倾向愈演愈烈,有皮囊无筋骨;某些乡村剧中的角色,离朴实农民越来越远,离顽痞刁民越来越近……凡此种种都是创作者与大众相脱节所酿成的后果。生活照亮艺术,真现实才有真口碑。最近播出的电视剧《继承人》,正由于编剧本身便是律师,其能够凭借丰实的工作经验从自己的从业经历中精心挑选素材,因而使剧作赢得了“高专业度”的好评。其他作品即便没有如此的优势条件,编创者也应致力于实现对表现对象的真实还原。可以说,创作人员生活积淀的厚度决定着电视剧品质的高度,众目睽睽的荧屏上容不下任何拙劣,因为观众永远都心明眼亮。

如何才能呈现“真现实”?除不遗余力地拥抱生活以外,把握好深度和锐度的关系是命门所在。求真务实和镜鉴启悟,是现实剧的题中应有之义,前者靠“尺度”,后者靠“深度”。好作品不但要滋味浓郁,还要回味悠长;不但要瞬间聚拢人气,还要长久维持人气;不但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还要让观众雅俗共赏。以“揭黑”之名行“猎奇”之实,乃创作之大忌。所谓的“大尺度”一方面不可仅沦为收视噱头,另一方面也不可成为剧作的终极价值诉求,否则极易荒腔走板。近来有些作品在二者关系处理上可圈可点:聚焦内蒙古乳业发展的《北方大地》,既对草原文明的现代转型路径进行了理性深思,又没有回避国企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阵痛;与首部一脉相承的《欢乐颂2》,既生动描摹了不同阶层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又适度反思了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困顿与痼疾。这些剧也许在艺术表达的个别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和可商榷之处,但毕竟能够让观众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顿悟。故事是生活的隐喻。作为用叙事型艺术手段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电视剧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全息式视听语言,以虚拟象征的手法将现实热点和痛点问题浓缩、提纯、戏剧化、寓言化,令人们窥一斑而见全豹、观他者而省自身。

自省与自信从来都密不可分。唯有自信,方敢自省;唯善自省,方能自信。一切现实题材作品都应有直面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担当精神。纵览当下的各类现实剧,主要弊病在于真问题少、伪问题多,社会选题少、情爱选题多,冷静思考少、嬉闹喧嚣多,昭德抑违少、快感猎奇多。如何更好地通过解剖负面典型来达到正面效果,如何更准地把脉大众关切并厘清问题实质,如何更稳地寻求破解难题与困局之路,均为创作者所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现实题材 电视剧 欢乐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