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面对校园欺凌,应告诉孩子别怕事

2017年06月02日 14:44 | 作者:李世荣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当遇到此类事件孩子们会怎么做呢?近日,南京秦淮警方走进校园进行了调查。让人意外的是,受访的100名学生中,有25%的人选择了忍气吞声。(6月1日《现代快报》)

实际上,面对校园欺凌,有25%的孩子选择忍气吞声,这个结果其实一点也不意外,个中原因除了有些孩子天生胆小怕事以外,更重要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遇到别人的欺负时,往往会教育孩子不要惹是生非,让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在遇到校园欺凌时,忍气吞声也就成了很多孩子的不二选择。

W020170602405137964377

毋庸讳言,这种忍气吞声的做法,虽然可以暂时避免矛盾的激化,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助长校园欺凌者的戾气,让他们觉得你好欺负,便得寸进尺,一再地欺负你。为什么如今校园欺凌的愈发严重?窃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一些同学的软弱和忍气吞声给“惯”出来的。

当然,笔者这么说,并不是主张我们在面对校园欺凌必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奋力还击。记得前不久,某个幼儿园曾针对校园欺凌在家长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有60%的小朋友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打回去”,而笔者也同样不支持这种做法,原因很简单,这样不仅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仇恨的种子,还会培养孩子“以暴制暴”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很显然,无论是忍气吞声,还是“打回去”,都不是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办法,都不足以遏制校园欺凌,在现实中真正遇到孩子被欺负这种情况时,做家长的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能“以暴制暴”,一方面希望孩子也不要怕事,可以通过亮明自己不怕欺凌的态度、质问其欺凌的原因、向路人求助等方法化解可能发生的欺凌,甚至可以直接报告老师,由学校对此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向对方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自己不怕你欺负,而且可以伸张正义,对欺凌者产生震慑作用,如是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自己,也能狠煞校园欺凌这种歪风邪气,效果显然要更好,有心的家长不妨试一试这种方法。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欺凌 校园 孩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