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中国何以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

2017年06月06日 09:36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和任务。面对这个重大课题,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新的有关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发展经济学。诸如二元结构理论、工业化理论、城市化理论、人口流动理论、贸易理论、资本流动理论、技术进步理论等发展经济学分析理论和框架,长期以来支配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实践进步。

1799372

经历了约70年的探索实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的一个特点和趋势就是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和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换句话说,二战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单一发展模式,力图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但与此同时,有的出现了“发展停滞”问题,有的依旧陷入“贫困陷阱”,有的则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等现象。如何实现发展,仍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许多发展经济学家不得不反思和创新理论框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经验和独特的发展道路、发展轨迹,为丰富和创新传统发展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以下几个方面的中国道路和经验,可以促使人们思考、激励学者创新。

一是独特的制造业发展道路。立足人口大国的要素比较优势,以制造业的开放发展,奠定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发展经济学的传统工业化理论。

二是独特的城市化道路。立足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事实,通过促进大规模人口城乡流动和农村内部就地转移并存的方式,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发展经济学传统的城市化理论与人口流动模式。

三是独特的市场化转型。立足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基础和强势政府的经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模式,提升城市化和工业化资源配置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市场机制单一论的传统认识和观点。

四是独特的对外开放发展道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开放与创新融合发展,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分享发展红利,为发挥全球化机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五是独特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赶超。充分发挥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双重作用,形成技术赶超优势和“弯道超车”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丰富并推动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与赶超型增长理论的创新。

六是独特的减贫战略和扶贫经验。立足发展不平衡的实践,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与帮扶发展的优势,通过技术扶贫、资金扶贫、教育扶贫以及跨地区“结对子”帮扶机制、“精准扶贫”机制等,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战略和减贫经验。它不仅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创新传统减贫理论提供了重要启发。

总之,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不仅极大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且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容体系,开辟了经济现代化新路径。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不仅具有重要的中国特色和现实意义,而且必将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和未来影响。

(作者:权衡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发展 理论 道路 发展经济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