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在画家笔下 莎士比亚描写的场景竟如此鲜活

2017年06月08日 17:20 | 作者:Molly Tresadern | 来源:ART UK
分享到: 

“哦,如果我过去学艺术多好!”——安德鲁·阿奎埃克爵士 (《第十二夜》)

“看这幅画,还有这幅……”——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作品的某些魔力似乎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凸显。台词从书页上跳跃而出,有趣的变得更有趣,悲伤的变得更悲伤,这是待在屋中读剧本时没有意识到的。

威廉·布莱克,《威廉·莎士比亚》 图片来源/Art UK

同样的,在画家的笔下,莎士比亚描写的场景也变得鲜活起来。《麦克白》中的巫婆是何种样貌?《暴风雨》中的风暴有多强烈?在绘画的提示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奥菲利亚死亡的悲剧性,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李尔王在风暴中的绝望情感。读者在构建关键场景的想象时,艺术家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要知道,人们最先是通过艺术家的刻画,而不是舞台表演了解到朱丽叶在阳台上质问罗密欧身份的这幕场景的。我们将这幕看作是此部戏剧最具象征性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彼时,阳台(Balcony)一词还未发明,此词是莎士比亚死后才创造出来的。

威廉·艾洛特,《斯普兰格·巴里和诺希特正在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霍夫顿图书馆

画家们喜欢将莎翁的人物搬到画布上——命运多舛的悲剧英雄、欲求不满的情人、真诚坦率的愚人等,这意味着与莎翁有关的绘画的数量相当惊人。为了避免太过冗余,本文仅介绍其中艺术性和故事性较强的作品。

对暴风雨的描绘:最伟大的悲剧

萧伯纳在看完《李尔王》后说:“没有人能够写出比这更好的悲剧了!”是的,《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暴风雨中的李尔王》这幅画中,约翰·朗西曼(John Ruciman)并没有将愤怒的李尔王安排在荒野中,而是选择了海边——通过海的汹涌来表现李尔王的心绪。

约翰·朗西曼,《暴风雨中的李尔王》 图片来源/Art UK

有趣的地方在于,朗西曼实际上是忠实原著的。但是,从1680年代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剧院流行的是经过那鸿·泰特(Nahum Tate)改编的版本,人们便以为真正的地点在荒野,而并非为海边。泰特还改编了故事的结局——科迪莉亚登上了皇位,帝国的力量也恢复了。1700年后,剧本开始朝原始版本回归,但小丑的角色直到1838年还没有登上舞台。朗西曼将李尔王、埃德加、肯特和小丑这些重要人物都画到了画面中,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莎士比亚剧本的原貌。

关于喜剧的描绘

表现莎翁喜剧的作品明显少了很多:很显然,集体婚礼的场面并不如暴风雨的场面吸引人。

亚瑟·休斯,《皆大欢喜》  图片来源/Art UK

但是,相关的作品依旧是有的。亚瑟·休斯(Arthur Hughes)拉斐尔前派风格的三联画描绘的是《皆大欢喜》中的场景。不过,艺术家在这里有多维的考虑:他想要表现异装的罗瑟琳。正如这幅画的收藏机构Walker Art画廊描述的那样:“《皆大欢喜》中的场景因为故事情节而显得非常有趣,画家的主题为:变装、同性渴望和盘错的男女关系。在《皆大欢喜》中,聪明美丽的罗瑟琳将自己伪装成加尼米德,并和善良的表妹西利亚生活在一起……当罗瑟琳穿上男性服装之后,她的整个气质好像变得男性化了,性格也变得果敢而主动。这可以激起关于性别和情欲流动本质的讨论。”

米莱斯和“有问题”的剧本

《奥菲利亚》是拉斐尔前派的神童艺术家米莱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表现莎翁笔下人物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样也是泰特美术馆被参观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作品的模特西达尔似乎和奥菲利亚一样在承受苦痛——为了捕捉奥菲利亚在水中漂浮的场景,西达尔在当模特时一直泡在浴盆里。为了避免水变凉,浴盆的底下一直生着小火。但作画过程长达几个小时,火不知不觉就灭了,西达尔因此患上了肺结核,这为她多年的体弱多病和最后的英年早逝都埋下隐患。

米莱斯,《奥菲利亚》

米莱斯还描绘过《一报还一报》中的玛丽安娜,不过这幅作品并没有《奥菲利亚》出名。《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的“问题剧本”之一,因为它既不能归类到喜剧中,也不能归类到悲剧中。尽管剧中没有纯洁无瑕之人,但玛丽安娜的经历还是让人唏嘘。她最开始和冷酷的安吉洛订婚,但当她的嫁妆落入海里之后,安吉洛拒绝娶她为妻。不过,她五年后还是爱上了他。她用了一个计谋,伪装成伊莎贝拉修女,从而达到和安吉洛同床的目的。最终,玛丽安娜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安吉洛。但这并不是一场爱的结合,她倾尽一生讨他的欢喜,却得不到宠爱。

米莱斯,《玛丽安娜》  图片来源/英国泰特美术馆

米莱斯受戏剧和丁尼生的诗作启发,创作了这幅《玛丽安娜》。画面中的玛丽安娜站在窗前,前面的桌上是刚刚放下的针线活。由于长时间的劳作,她在伸展自己的后背,脸上还带着一丝倦怠。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莎士比亚 在画家笔下 威廉·莎士比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