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天福:茶寿一生 事茶一世

2017年06月09日 11:01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能够兴茶富民,即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我今天在,明天可能就不在,要抓紧时间多做有益中国茶的事。”

——张天福

C2017-06-09zx1101_P_1_56_159_613_926

C2017-06-09zx1101_P_1_725_2623_1023_2902

6月4日,一个令茶界悲痛的信息传来。茶界泰斗张天福,在108岁茶寿之年于福建福州离世。“噩耗传开,茶界震惊。悼念信息,如潮涌来。”

(注:茶寿是108岁的雅称,因茶字可以拆分为十、十、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

记者的案头始终摆着一本厚厚的《茶叶人生》,这是2015年在张老家中,由他亲笔签名赠送的传记。封底上,“生命不止、探索不息”几个大字,仿佛是张老为茶写下的一生誓言。

这位80余载春秋都与茶相伴的老人,活出了茶界人士心中的一个传奇。

张天福出生于福州名医世家,是张家独子。本应在父母的期望中,继承祖业,成为一代名医。他却立志以农报国,从报考金陵大学农学院以后,便将茶作为一辈子的理想和信念,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设计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改写“看天做青”的历史,创建福建第一所茶叶学校、第一个茶叶改良场、第一个茶叶科研所……

《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福建茶史考》等书及相关科研论文,更是不计其数,从1934年第一篇调研报告开始,他一直笔耕不辍……

1992年,他还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一届和四届委员、五届常委,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八次“兴茶论证”的提案……

他用一生写下了一个圆满的“茶”字,他不仅本身是一本茶书,更为茶界后人树立了教科书式的楷模。

“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而今,一幕幕动人的回忆中,他们心中的“张天福”,确实还活着。

送上最后一程

这几日,福建元泰茶业集团总经理魏文生始终待在福州,为的是亲自送张老最后一程。

“张老生前持守俭清和静的茶道精神,按照他生前遗愿,其丧后事宜一切从简,不送花圈,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魏文生说,遵照遗嘱,他们6日在医院设了灵堂,办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告别式。

此后,没想到的是,茶界悲痛和悼念之声仍不绝于耳,于是,在征求家属意见后,又在7日上午8点到9点,办了一场面向福州茶人的简单肃穆的告别会。“不想还是有得到消息的省外的人士前来吊唁。”

“我内心还是很平静的,张老走得很安详,寿终正寝,是有福之人。”魏文生从2005年与张老相识以来,与张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只要在福州,他每月都会去探望张老一次。“我之所以从事茶行,也是在一次茶事活动中,受老先生精神的感染,由此无法自拔。”

“张老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最深,一句是科学不是想当然,科学不是差不多;还有一句是一定要让国人喝上真正的有机茶。”张老并不是随口说说,他一再推动,为有机茶鼓与呼,福建张天福茶业发展基金会也由此得以创立。

“虽然张老当时已近百岁,他还是会到茶产区勘察、支持、指导。并在长期衡量、斟酌后,选择了安溪、漳平、寿宁、永泰等地,建立了10个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基地建设严格贯彻实施张天福《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的规范化建设,严格实行有机茶管理机制。”魏文生说。

2013年,张天福更是倾其所有,将自己名下唯一一套房产捐献给福建张天福茶业发展基金会。他说:“我现在有地方住,不需要它,但是繁荣茶业现在如果不做,将来就坏了。”

“张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茶界人士,基金会的理念,也吸引了很多爱茶人和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来基金会做志愿者,为有机茶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还在必要的参展机会中,给予那些有机茶企业资金补贴。不仅如此,基金会还为福建高校中优秀的茶专家、老师、学生颁发奖状和补贴。”魏文生说,“张老希望能够通过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让有机茶发展一步步壮大,让中国人喝到真正的健康茶。”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茶叶 茶道 有机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