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马蔚华:避免科技重走互联网金融成长的老路

2017年06月19日 19:4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前两年大家言必称“互联网金融”,但2016年开始所有人都改谈“金融科技”,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这仅仅是为了赶时髦吗?我认为里面有更深的含义。如果说“互联网金融”解决的是客户触达和服务体验的问题,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金融服务模式,那么金融科技则开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类前沿科技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进行实质意义上的革新,提升服务效率,进而促进了金融服务模式的进化。目前已经在移动支付、智能投顾、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征信等方面实现诸多的典型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20版本,形式上是服务效能的提高,本质上是深刻的技术变革。

马蔚华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提出了种种挑战。首先,货币政策调控因素变得更加复杂。金融科技推动货币电子化,使资金支付结算效率大幅提高,活期存款甚至虚拟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愈加明显,从而增大货币乘数、间接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变得更加不可控,甚至可能大起大落。其次,金融行为监管更加困难。相对于传统金融,金融科技覆盖面更广,参与者的组成结构更复杂、数量更庞大,交易以线上为主,使得违规更为隐蔽、查证更为困难。例如,虚拟货币可能成为洗黑钱等非法交易的渠道,最近在全球爆发的计算机勒索病毒,就指定以比特币作为赎金,借此逃避警方追查。对于传统银行,金融科技的挑战更是全方位的:在业务层面,银行的支付、财富管理、信贷等核心业务无不受到金融科技公司的侵蚀,“自留地”越来越少;在商业模式层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逐渐弥合,商业银行的生存基础遭受动摇,亟待加快建立新的、更加平等普惠的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总是伴随风险前行。近年来,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各类金融渠道与经营模式不断扩充,产品形式不断多样化,产生了一些风险事件,应当正确看待,这是成长的代价,对新生事物、对创新要有一个合理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但也要保持警惕,避免金融科技重走互联网金融野蛮成长的老路。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需要在制度层面有系统性的思考和应对。建议:

一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金融管理部门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从信息技术、信贷政策、金融安全等角度,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研究,联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工商税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管理,及时发现该类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健全外部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应研究深化在金融科技环境下对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认识,实现“穿透式的监管”,既要有短期治理和应对危机的策略,也要有长期内在的“稳定器”建设。可借鉴英国和新加坡金融监管中的“沙盒(SandBox)”机制,建立金融科技的监管缓冲带。另外,在当前的数字金融行业中,混业经营已经成为现实,现行的分业监管框架是否能适应,可能需要加快进行一些框架性的调整和改革。

三是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和信息共享力度。在英美国家,金融科技公司通常需要关联社保账号、银行账号、不良信用记录等信息,信用信息共享程度较高,违约成本也因之较高。而在国内则缺乏相应机制。建议建立政府部门间共享信用信息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托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突破部门和行业壁垒,实现联合征集,促进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银行、企业间顺畅交换和使用。

四是做好公众教育和投资者保护工作。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步成为验证身份和交易真实性的主要依据,而开放的互联网、双向甚至多向的电子协议,以及爬虫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金融投资者个人隐私保护政策,同时,积极向公众普及金融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招商银行原行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