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张燕生:"一带一路"是提升传统产业必经之路

2017年06月19日 19:4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总书记把“一带一路”定位概括为:重大战略举措、顶层设计、管总规划、主动作为。它将把西部地区推到对外开放最前沿;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推到对外合作最前沿;把共商共建共享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到全球经济治理最前沿。其中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作用。

张燕生

一、 “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纲”,纲举目张

一是要完成产业结构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一带一路”是必经之路。相关国家政治、制度、经济的国别风险高,我国企业就是要在高风险的市场环境中培养狼性。相关国家差异大、收入低、条件艰苦,全球大跨国公司不愿去,恰恰是我国企业完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转型的必经之路。

二是要完成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转型,“一带一路”是必修之课。如制造业代工转型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从138亿人口的市场扩展到44亿;从11万亿美元GDP扩展到23万亿美元,不仅扩大了我国传统产业转型的迂回空间,而且通过与全球大跨国公司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三是要完成增长动能从汗水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一带一路”是必争之地。我国企业是在全球资源、市场和格局已基本瓜分完毕的背景下走出去的,越成熟稳定的市场,进入的机会越少,进入的成本越高;越不成熟不稳定的市场,进入的机会越多,进入的成本越低。我们不仅需要先进适用技术、制度和标准创新,更需要与国际对接。

二、 “一带一路”离不开全方位国内合作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资源驱动型经济。如果按研发强度衡量,宁夏、云南、内蒙古、广西、贵州、新疆、海南、西藏都低于1%,8省区投入研发试验总经费仅4974亿人民币。能力建设、改革高地、离岸网络建设是参与“一带一路”的三大发展瓶颈,需要全方位国内合作。

二是投资驱动型经济。福建、湖北、安徽、四川、重庆、陕西研发强度处于151%~218%;湖南、辽宁、河南、河北年研发经费投入超350亿或研发强度118%~15%;山西、吉林、黑龙江、甘肃,江西研发强度处于1%~117%或研发投入低于百亿,是“一带一路”生力军。

三是向创新型经济过渡。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研发强度在227%以上,年研发试验总投入达8868亿元,占当年研发总投入的6258%。把东部沿海的创新优势、中部地区的投资优势与西部资源优势统筹发力,将形成“一带一路”综合优势。

三、 “一带一路”离不开全方位国际合作

习总书记说,“一带一路”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既是破解当前世界经济缺需求、缺动力、缺合作发展困境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我国新常态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一剂良药,还是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只要有同舟共济的合作意愿,主动进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就可以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大计。

产能过剩是一个世界性现象。美欧发达国家产能过剩程度要高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大国,而“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产能短缺仍是最大的发展瓶颈。这种局面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产能过剩导致产品大量出口,在全球贸易萎缩和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必然引发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另一种是通过对外投资把过剩产能重新配置到全球产能短缺的地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我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包括钢铁、有色行业、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工纺织、汽车、信息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农业等13个行业。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投资和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绿色环保标准和实践上,还体现在民心相通、机会和成果共享上。在国内,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一带一路”,更要打造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