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垃圾化趋势:是影片品质还是观影品位?

2017年06月21日 11:14 | 作者:李晓亮 |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拍片之余,冯小刚在业内乃至圈外,也都是以能言著称的。相比瞻前顾后,措辞谨慎,镜头前生怕得罪人的演艺界人士,有啥说啥的“小钢炮”,特立独行,绝非虚名,常有惊人之语。

尤其在某些接受采访都像演戏,特别做作而迎合的主流之“假”映衬下,这种个体性情的“真”,反而值得肯定。而眼下正值上影节,各种业内分论坛,自也不少。昨日刷屏之语,又怎少得了冯导的呢——“中国垃圾观众多,因此垃圾电影也多!”,“年轻演员被弄成了塑料花”(6月20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

虽之前已在社交媒体、各类影视公号上,被连篇累牍的分析报道刷了一遍,但细看新闻,才注意到冯导“金句”竟然不是出自同一场合。两句分别来自两处论坛:说“垃圾观众和垃圾电影关系”的,来自前一日主题为“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的论坛;次日另一个在“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的论坛,冯导再“开炮”,直指小鲜肉问题。

之所以要分开说,是因两论坛主题不同,虽都探讨电影现状与未来,但前者更宏观,后者更具体。工匠精神,更多是电影编导等制作层面的,而后者则直接对演员喊话,让导演借机吐槽一番。只因两边都有冯导,都“金句”霸屏,所以传播上,反而被噱头式“垃圾论”喧宾夺主。

每年也就电影节时,能有些相关论坛,让业界学界电影人凑一起,聊聊电影。我们都看电影,也都骂电影,但平心静气听幕后人讲讲自己思考,其实机会不多。倒不是说难得一见,平时也是这些人,但走到台前,多数是被宣发绑架,言必称票房。毕竟资本为王,不能拿投资人钱玩票。用冯导话说“我也不糟蹋别人的钱,反对一将功成万骨枯,踏着制片人的尸体进行自己电影探索,我就踏着自己的尸体探索。”

毕竟只有一个冯小刚,且这底气也是来自拍了“垃圾”《私人订制》,还了“探索”的《一九四二》的“亏空债”之后。而对惹争议的“垃圾论”,就如同一论坛上戴锦华老师说言,选无可选,“被迫看”垃圾片未必能和“喜欢看”划等号。

资本主导,排片限制,所谓“大数据大IP小鲜肉”式流水线,批量生产出唯一特供版垃圾片,这个板子该打在谁身上?影片品质垃圾,观众无权选择,一度导致垃圾片票房虚高。但市场是残酷的,热情套现,过度消费,只能图一时之利。等观众反应过来,不再被烂片骗钱,去年票房就立马降温,今年连续几月国产垃圾片被市场惩罚,能回本都烧高香,这种市场选择不能不说是理性的。

“其实一萎缩把很多原本不是干这个的人挤出去,反而挺好,腾出更多空间给那些认真做电影的人”,这也是冯导说的。挤出“脏水”的是谁?还不是观众?这等于自证观众并非弱智脑残,给啥看啥还买单叫好。这也等于自证前言欠妥。

综合看,这并非“鸡生蛋蛋生鸡”的辩证哲学问题。而如果两论坛主题合起看,就能发现问题是综合的阶段性的。综艺咖小鲜肉们被急功近利过度开发,跨界影视,导致一时流量变现,这是任何市场都会阶段性面临的问题,但目前从外行观众到业内导演,口诛笔伐,深恶痛绝,再到粗制滥造的垃圾IP剧,惨遭市场冷眼,都说明红利期已过,怪象难持久。这不正是观众变得理性聪明挑剔的最好力证么?也就是说观众品位并未彻底败坏,而是用脚投票,逐步倒逼垃圾片从业者淘汰升级。

冯导当然应怒斥垃圾片,不过也深知导致垃圾的深层原因吧?有脑残粉加持的垃圾片,这部分受众甚至不算正常观影人群吧?普通观众何辜?还是多拍点儿更有底气的片子,再“开炮”吧。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垃圾 论坛 观众 冯导 电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