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杨承训:深刻把握经济协调发展规律

2017年06月26日 15:32 | 作者:杨承训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杨承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当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前段时间经济理论界关于要不要产业政策的争论,焦点在于政府与市场边界,而更深层次涉及的是,协调发展是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等问题。

事实验证:否定产业政策理论的真伪

我们首先用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做比较验证。

先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从非协调的畸形经济开始的,使本国和全人类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现在的世界经济不协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就是它们几百年积累遗留的恶果之一。下面举出几个国家实例:

英国:作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国家,英国的市场主要在国外,靠广大的海外殖民地弥补其国内的短板。即使这样,国内的供给与需求经常严重失衡,劳动人民贫困消费不足造成生产过剩。从18世纪末开始,就有了微弱的产业政策,着力发展轻纺工业,但仍未克服不协调弊端。1825年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致每10年一次,渐渐落后于德国、美国。

美国:是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畸形主要表现为过度虚拟化。继1929年至1932年世界性危机之后,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殃及世界,至今复苏乏力,持续时间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不仅加剧全球两极分化,而且把不平衡推向极致。

日本:经济更为畸形。本国缺少资源,后走向军国主义。战后靠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及扶植,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较快,但一直未克服市场失衡问题,造成“失去的30年”。

上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失衡,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特别是大资本垄断)的矛盾,为追求资本家的利益自发造成经济不协调,其后来的产业政策虽有所纠偏,但无法阻挡大资本追求私人利益造成的失衡。虽然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可以促进一时的平衡,但却是通过弱肉强食的竞争,以很多企业破产、广大工人失业为代价实现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都在强化产业政策,而且有短暂的协调发展时期,出现过顺利快速增长,但出于大资本的利益,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地实现协调,这是它固有的弊端。

再看二战后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霸权主义国家的操纵,无论是贫国还是较为富裕一些的国家,多数都有发展不协调甚至畸形化的顽症。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即人均GDP大体进入中等收入之后,增速下降,经济滑坡,矛盾突显,从历史数据看,1960年达到中等收入的百余个国家中,后来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余87%落入所谓“陷阱”。与其说是由数量变化造成的陷阱,不如说因结构不协调造成的矛盾复杂化、尖锐化。这些国家虽然都取得独立地位,但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不少国家是大资产阶级集团控制;对外还不同程度地依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如依赖外国投资),多为国内畸形发展(如贸易立国、产品单一等),基础设施落后,两极分化突出,加上不同党派轮流执政缺乏长期规划和处理矛盾的能力,不能及时主动转轨调整经济结构,使得局面无法收拾,掉进了不可自拔的陷阱,这与不能协调发展关系极大。比如:

阿根廷:由于在关键时节未抓住工业化发展的契机,从当时一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至今未恢复元气。

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拥有大量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因此其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农牧业产品出口,1929年前的几十年,阿根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但是,由于忽视了工业的发展,丧失了二战前后的两次工业化机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实行私有化、金融自由化,资金大量流入金融体系,形成庞大的投机资本泡沫,给国家金融带来巨大冲击,政治动荡,社会问题增多,至今经济发展长期萎靡不振,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巴西:协调失当致使经济大幅萎缩,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巴西,遭遇麻烦重重。主要原因有:其一,巴西有优越的“天然禀赋”,依靠原油、铁矿石、大豆、咖啡豆、肉类、糖等产品出口来支撑经济,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疲软,出口额连续下跌。其二,在收入水平较低、工业不成熟的背景下实施去工业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仅为23%,而服务业占比高达71%,远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形成了产业的“偏颇繁荣”。其三,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拖累经济增长。其四,金融、财政政策失当。由此,落入“陷阱”。

印度:一直未全面实现工业化,虽第三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早已超过GDP的50%),但基本上还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大体占60%,农村劳动力占74.4%。电子信息业迅猛发展,主要服务于发达国家,但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从表面上看,其增长速度不算低,但却掩盖着深层次矛盾,尤其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均收入较低,贫富分化严重,隐藏着危机。

同样,这类国家也有这样那样的产业政策,但因产业政策多是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其协调功能软弱无力。

最后看原有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以苏联为例,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的产业政策,一直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产业结构畸形化,市场供应一直紧张。苏联解体后,虽然留下了强大的重工业体系,但由于结构不协调,西方国家的代理人强行实施“休克疗法”,政府完全放弃调控,对市场“大放羊”,结果通货膨胀5000倍,生活物资匮乏,经济陷于快速崩溃之中,新自由主义最彻底的“试验田”完全失败。“休克疗法”被强行终止后,俄罗斯主要靠石油出口维持经济增长,而当国际石油价格下滑后出现了很大的困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又雪上加霜。其他东欧小国,也因其产业结构不协调,产品单一,先后出现经济困境,不得不依赖西欧国家。

上述事实说明:第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其基本矛盾决定不可能有真正的协调发展;第二,在其发展中也有这样那样的产业政策,但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不协调的矛盾,有时还加剧了不平衡;第三,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僵化的产业政策又人为地造成经济畸形化;第四,协调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五,实现好协调发展必须自觉使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耦合,关键在于“产业政策要准”。

编辑:位林惠

1 2

关键词:经济 发展 规律 协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