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政协十二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朱之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06月27日 17:4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朱之鑫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之鑫常委的发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方略,也是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在此,就“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三点建议。

一、 充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之举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特别是2010年一季度以来从122%下行到今年一季度的69%。经济增速换挡,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显著特征,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其中既有周期性、需求侧、外部性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

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杠杆过高、成本上升等,如果再简单地运用刺激需求的办法化解矛盾,作用会明显减弱,更为危险的是还会使现有问题后延,潜在风险积累,再解决起来就会事倍功半了。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跳出凯恩斯主义思维惯性,实现了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准确把握几个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融合我国发展特色的深度创新,很难照搬国内外的现有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误解,要及时予以澄清。

一是不能片面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提出来时,有的观点认为其首要目标就是刺激经济增长,当前又有观点认为没有必要追求较快增长。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矫正资源配置的扭曲,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增长潜力,实现整个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是不能单纯强调或否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的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现在仍有依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的现象。社会舆论也出现分化,要么强化政府干预,要么完全否定政府作用。事实上,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各自归位。我国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先天不足,需要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但也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异化为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调结构”。

三是不能简单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政策是对立的。供给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后,有的观点认为需求管理不重要、甚至过时了,所有政策着力点都应该放在供给侧。这种泛化的倾向,既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药铺”,没有看到经济的复杂性,也割裂了供给与需求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实际上,只有把短期需求管理和长期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才能稳定供需关系。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是通过深层次的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表象是要素配置扭曲,但根源还是体制机制障碍,核心的政策手段应该是通过改革提供和完善制度环境。例如去产能,通过定指标、分任务的方式短期可以收到一些效果,但从中长期看,还是要通过改革、健全市场机制淘汰过剩产能。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难点在于改革、突破点也在于改革。只有扭住改革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全面改革、而是结构性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体制,提供有效制度供给。比如可以考虑,在市场制度层面,健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破产清算、要素流动等制度;在企业发展层面,激励创新、保护产权、减轻税费负担、鼓励竞争打破垄断等;在政府管理层面,简政放权、减少不当干预以及完善财税金融体制等。

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迈上新的台阶。

编辑:周佳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