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守望那一盏心灯——“中国好人”栗红莲的爱心故事

2017年07月04日 16:49 | 作者:高春鸿 吴希莲 | 来源:太行日报
分享到: 

厄运还没完。1998年,栗红莲刚满一岁的孙女被诊断岀先天性耳聋,且属于120分贝的深度耳聋。拿着医生的诊断结果,栗红莲抹去泪水,毅然拖着一条病腿上了路。那些年,她带着孙女跑遍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各大医院,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终于为孙女成功配制了电子耳蜗,让她开始了漫长的发声训练。2013年,和正常人一样听说自如的孙女顺利考上了大学。

回忆过往人生,这个历经磨难、豁达坚强的女人讲述得很平静,没有抱怨,没有不满,只是反复说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命苦的人,他们更不易,更需要理解和帮助。”

一盏煤油灯点亮一份大爱的信念

面对命运的无情嘲弄,栗红莲从来不服输。为了扔掉双拐,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了9个月的自我康复锻炼;为了不成为家人的累赘,车祸后7个月,她就拄着双拐重操旧业,在县城东关开起了红莲理发店。

她还是一个热心肠。尽管自己走路不利索,但自1991年起,每次下乡,她都惦记着偏僻山村里理发不方便的乡亲们,为他们义务理发。直到她遇到朱小宝,一位偏僻山村的留守老人。

1992年春,几个姐妹约栗红莲一起去董封乡百岩沟村采摘香椿。原以为撤乡并镇后,这里不会再有人居住了。可在村子里,栗红莲还是看到了三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留守,这种荒凉的情景不免让栗红莲心里有些难受。当她们准备离开村子、94岁的朱小宝老人提出帮忙买点煤油时,她立刻就答应了。回到县城跑遍大大小小的商店,栗红莲才发现,自己揽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答应人家的事又不能不兑现。栗红莲只好发动所有的亲戚朋友,最后总算在一个亲戚家废弃的仓库里找到了一大桶。

灌了满满两大可乐瓶,又买了一些方便面和鸡蛋,如获至宝的栗红莲打了辆摩的就进了山。昏暗的小屋内,当煤油灯亮起的那一刻,朱小宝老人的眼睛里竟然噙满了泪水。栗红莲瞬间有些恍惚,她仿佛看到了儿时父母亲慈祥的目光,她甚至想,如果自己的父母亲老了没人照顾又是怎样的凄凉?那天,栗红莲人生中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被陌生人需要的价值,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小山村亮起的那盏煤油灯,从此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成了她人生中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那一天,为了表示感谢,老人非要留栗红莲吃饭不可。饭是用柴火在院中的铁锅里焖的白米饭,菜就是一碗清炒白萝卜丝。栗红莲吃得满口留香。这一次,有备而来的栗红莲还给村子里仅剩的四位老人免费理了发。

荒凉的小山村,阳光下栗红莲一推一剪的身影,老人们开心的面庞,成为栗红莲记忆深处最开心的一幅画面。那之后,俨然把老人们当作亲人的栗红莲,成了村里的常客,并且村子的数量不断增加,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编辑:梁霄

关键词:守望 心灯 中国好人 爱心 故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