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全国政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常委会议综述之四

2017年07月06日 07:59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全国政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常委会议综述之四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 汪俞佳)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国政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常委会议上常委、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t01a504ceb9f2544b30

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从实践来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会上,常委、委员们在肯定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表达出另一种担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方面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与生产脱节依然比较严重,科技与金融结合依然松散,很多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仍然受制于人……

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寻找到答案。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号召,也是社会与产业之期待,更是广大科技人员责任担当所在。郑兰荪常委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他建议,从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入手,用分类评价方式,鼓励应用研究。同时将高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纳入评价体系,培养和发展企业的研发队伍。

“应该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真正理清谁研发、谁受益、谁投资和谁评价的问题。”李朋德常委此前参加了全国政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调研。他建议,地方政府要积极为金融专项提供担保,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保险投入。同时,进一步促进科技园区内产学研资的融合支撑能力供给,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王光谦常委则认为,加快科技创新、实现成果转化,必须让企业真正“唱主角”。他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新,其实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只有提高产学研链条上每一环节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政策配套供给,促进对接产业需求的科技创新活动供给。只有督促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完善具体操作办法,加强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与评估,才能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推动“双创”向更高层次发展

自2014年“双创”提出以来,我国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很多传统产业也焕发生机。“双创”,不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有力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让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超出预期。在此基础上,如何推动“双创”向更高层次发展?

孙荫环常委把目光放在众创空间上。他在调研中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众创空间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存在商业模式缺失,自身发展堪忧,还有的运营领域趋同,千城一面。他建议,鼓励特色发展,建设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众创空间体系。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在国内外统筹配置双创资源。

“为什么当前青年创业就业成功率不高?”傅惠民常委提出的疑问也是与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其中,职业技能培训不足、创业就业平台作用较弱等是主因。如何为青年创业就业扫清障碍?傅惠民认为,要加强青年创业就业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立大型企业与双创企业对接机制,构建精准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

杨崇汇常委也有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积极营造“双创”的社会氛围,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十分重要。在强化“双创”支撑平台建设方面,他建议更多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实现大中小企业互动共赢。同时,完善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的配套功能,将特色中心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打造成新的创新中心。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不能仅仅放在生产端提供“物”的产品,也要关注背后的“人”这一生产供给的主体,这是常委、委员们的一致看法。深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与会者认为,要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深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要解决劳动力供需错配和技能短缺问题。这其中,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是开放的、产教融合的教育。”张帆常委把关注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他认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应该有时时、处处、人人、种种的教育供给。”

“要打通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制度通道,让农民工能够边打工养家、边上学培训。”说到教育,会上不止一位委员为农民工发声。大家普遍认为,技能短缺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底端”就业基础人群的普遍特征,希望国家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工程,采用灵活和有弹性的学分制度,采取夜校或周末教学,使技能人才依靠技能提升和辛勤劳动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实现阶层流动。

对于人才话题,常委、委员们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培养培训供给模式,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扫清障碍;要建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人才管理体制,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和多重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更加包容的人才制度,为各种创新型人才提供创业机遇与机会,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等。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创新 常委 企业 激发 活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