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西藏农牧业发展:绿园田畴勃生机

2017年07月06日 11:24 | 作者:李梅英 |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盛夏时节,脱掉枯黄颜色的青藏高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一片片青稞长势喜人,一座座大棚硕果累累,一个个乡村整洁美丽……绿园田畴间处处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涉农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农牧业快速发展,克服困难、扎实苦干,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理过渡性强,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农牧业资源,在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西藏自治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2016年,在全国农业援藏座谈会、藏博会上,西藏多家龙头企业与11家内地企业签约,金额达23.32亿元,并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扩大西藏农畜产品在区内外乃至国际影响力。

截至目前,全区农畜产品获得国际国内农产品展览会金奖产品21个,“艾玛岗”土豆、“雅砻源”藏鸡蛋、“岗巴”羊、“藏缘”青稞酒、“圣鹿”食用油、“高原之宝”牦牛奶、“帮锦镁朵”藏毯等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藏字号”产业品牌在市场走俏,农牧业特色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农牧区新型经营主体生机勃勃

近年来,那曲地区聂荣县帕玉村成立的帕玉合作社,使昔日的“乞丐村”变成今日的“金旮旯”,在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扶真贫、谋长远,帮助贫困村民脱贫。如今的帕玉村,合作社致富之花已结出累累硕果,村民年人均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1.4万多元,牧业产业风生水起,从“拖油瓶”变成了那曲地区首个小康示范村、首个人均收入过万的“万元村”。在西藏自治区,合作社已经成为农牧民走上富裕生活的主动力。

2016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76家,其中23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31.59亿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2%。

同时,全区涌现出的特色民俗村落、观光农牧林业和休闲林卡等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目前,全区有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1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3个。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成为农牧区市场的中坚力量。

农牧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近几年,西藏自治区先后实施了生态安全屏障、游牧民定居、动物防疫、防抗灾、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优质青稞基地、农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等重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6年落实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14.43亿元。

在拉萨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蓝天白云下,一栋栋颜色鲜艳的联排温室,周边的绿树成排花草掩映。走进温室里,立体无土化栽培、自动调节控水控温设备,“当农民原来可以这样干净、轻松。”让前来参观培训的日喀则仁布县尼玛连连称赞。

2016年,全区建设高标准农田25.7万亩,实施草原围栏1036万亩。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牦牛原种场扩繁场、藏系绵羊扩繁场等良种繁育体系,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家、自治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家、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小区66个,有效改善了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不断完善

近几年,西藏自治区发挥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工作,共组织编制了78个农牧业生产技术规程,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2家、无公害农产品105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2个、有机食品认证产品8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0个。

同时,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另外,西藏自治区还不遗余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使农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整治、违禁药品专项抽查、禁限用农药为主的残留超标抽查、餐厨废弃物用于饲养环节的“地沟油”治理等多项行动成为新常态工作,确保了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长期有效。(李梅英)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牧业 发展 农畜产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