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粤剧在香港记忆与传承

2017年07月07日 09:0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八和会馆主席汪明荃格外忙碌。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从6月30日开始,会馆连续三天举办了“经典粤剧庆回归”演出。

这是香港粤剧的一次盛事。演出汇聚了粤港澳三地100多名粤剧精英,演员囊括了老中青三代。这场庆祝香港回归的演出,选择了三个剧目《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天姬送子》,全部是粤剧传统例戏。汪明荃说,“这是粤剧最传统的剧目,表达的都是贺寿庆祝的主题。香港回归20周年是香港的生日,两者非常契合。”其中,经典粤剧《观音得道》以1966年演出的泥印本及录像资料为蓝本,重现了半个世纪前在九龙城沙浦道戏棚上演的经典剧目。剧目《香花山大贺寿》更是5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出。

“很多叔父辈的演员尚健在,还记得传统的东西,正可好好地表演出来,让年轻人体会里面很多传统的排场。”自幼对粤剧有着浓厚兴趣的汪明荃,1983年开始登上粤剧舞台,对粤剧在香港的发展,她有份难忘的记忆。上世纪20至60年代,粤剧作为香港最蓬勃的民间娱乐,深受大众喜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阴霾下,一些名伶从内地移居香港,带动不少古老排场和粤剧传统在香港生根。

去戏院看戏曾是老一辈香港人的记忆。“粤剧在香港,经历过非常兴旺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很多的剧院。”汪明荃回忆说,“香港以前是个渔港,渔民信观音和天后,所以常常会请一台戏来酬神,报答佑护,这就是‘神功戏’。1997年回归之前,一座座大剧场改建为商厦,粤剧越来越没有场地演出。在那些非常困难的日子,神功戏一直维持着我们的生计。”

香港回归之后,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界、粤剧界逐渐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合作。粤港澳三地政府从2003年开始筹划粤剧“申遗”工作,并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以拓宽观众视野,弘扬粤剧艺术。“三地联合为粤剧申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汪明荃感慨道,“我们香港粤剧界也惊叹,原来我们的粤剧那么重要啊!”

粤剧申遗成功当年,香港八和会馆发表“粤剧承传计划”,包括油麻地戏院场地伙伴计划、八和粤剧学院、大型粤剧推广展览及演出、策划及出版《八和粤剧艺人口述历史丛书》等6个具体项目。成立于清光绪年间的八和会馆,一直是广东粤剧从业人员的专业组织,至今已经有130多年历史。1953年,香港八和会馆注册成立,以弘扬传统粤剧艺术为宗旨,不但积极向公众推广粤剧,也关注粤剧演员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发展和传承工作。

位于香港九龙窝打老道6号的二级历史建筑“油麻地戏剧院”,2012年经过特区政府改建活化为一个戏曲演出的场所,并启动“场地伙伴计划”,与八和会馆一起运营粤剧新秀演出系列,将此发展为培育粤剧接班人的摇篮。5年间,新秀演员人数从最初的46人增至现在的127人,一共进行了664场演出。

“到了21世纪的今天,粤剧已是本土最具历史及文化的表演艺术。身为香港人,我为粤剧而骄傲。作为粤剧的正印花旦,我因粤剧而自豪。”汪明荃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粤剧 香港 演出

更多

更多